王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組委會主任。
民謠裡講到「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春節做豆腐的習俗在中國可謂歷史久遠。
漢語中,豆腐的「腐」與幸福的「福」諧音,因此豆腐代表著「都福」的祈福之意,做豆腐也意味著人們在新年收穫幸福以及福氣。我們的祖先,總能把生活中的各種食材、事物與吉祥好運進行巧妙的結合,這也是老百姓的生活智慧。
「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實際上也是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一定要趁早。按春節的習俗,大年三十和初一都不能動刀,初二開始又有人來串門,所以從臘月二十五開始要做出年後四五天所需的全部吃食。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要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掉豆渣,煮沸用滷水點漿成為大塊兒,然後再用布包好壓制。做好的豆腐切成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如今生活條件好了,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吃一口做豆腐剩下的豆渣的習慣。從這個習俗中,我們也能看到中國老百姓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
隨著時代變遷,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的人已經越來越少了,但現在很多老百姓還會選擇從市場上買一些豆腐回家,以此懷念我們祖先留下的傳統習俗,並祈求新年福星高照。歷史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的民俗活動主要還有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最後,給大家分享兩首與豆腐有關的詩。
《豆腐詩》
元·張劭
漉珠磨雪溼霏霏,煉作瓊漿起素衣。
出匣寧愁方璧碎,憂羹常見白雲飛。
蔬盤慣雜同羊酪,象箸難挑比髓肥。
卻笑北平思食乳,霜刀不切粉酥歸。
《豆腐製品四詠之一》
清·胡濟蒼
信知磨礪出精神,宵旰勤勞洩我真。
最是清廉方正客,一生知己屬貧人。
來源:中共中央黨校、新華社
監製:周建林 審核:馬 靜
校對:趙靜霞 編輯:張學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