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二十五,凍豆腐

2021-02-12 志願河傳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俗話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按照老祖宗習俗,這一天家家都要做豆腐。舊俗認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會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凡,查察人間善惡,並決定來年各家禍福,故家家祭之以祈福,稱為「接玉皇」。各家各戶紛紛吃豆腐渣,以表示生活清苦,從而瞞過玉皇的懲罰。演變至今,就有了「二十五 做豆腐」這一習俗了,今天河小志為大家講一講凍豆腐。

新鮮豆腐經過冷凍,內部組織結構發生了變化,其形態呈蜂窩狀,顏色變灰,但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破壞較少。豆腐經過冷凍,能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能破壞人體的脂肪,如能經常吃凍豆腐,有利於脂肪排洩,使體內積蓄的脂肪不斷減少,達到減肥的目的。

凍豆腐具有孔隙多、營養豐富、熱量少等特點,不會造成明顯的飢餓感,是肥胖者減肥的理想食品,消瘦者不宜常吃凍豆腐。

1、在超市中買盒裝韌豆腐,將韌豆腐切成大小均勻的塊兒。

2、把切好的豆腐涼水下鍋,並放1/2茶匙鹽(約3克),待水煮開後,繼續煮1分鐘,將豆腐撈出。

3、將撈出的豆腐放入涼水中,充分過涼後撈出瀝乾,一塊塊的碼入到保鮮袋裡。

4、最後,封好保鮮袋,將豆腐放入冰箱冷凍室裡冷凍即可。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豆腐消化慢,小兒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豆腐含嘌呤較多,痛風病人及血尿酸濃度增高的患者慎食。

1、豐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於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

2、大豆蛋白能恰到好處地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

3、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凍豆腐經過冷凍,能產生一種酸性物質,這種酸性物質能破壞人體的脂肪,如能經常吃凍豆腐,有利於脂肪排洩,使體內積蓄的脂肪不斷減少,達到減肥的目的。凍豆腐具有孔隙多、營養豐富、熱量少等特點,不會造成明顯的飢餓感。

撰稿 | 崔哲璐

推送 | 崔哲璐

責任編輯 | 常浩

審核 | 王阿穎

相關焦點

  • 話說:《燉凍豆腐》
    「燉凍豆腐」,可以用肉湯燉、可以加豬肉燉、也可以素燉。燉熟的凍豆腐既保留豆腐的鮮豆香味兒,又別有風 味,而且有嚼頭!        所謂凍豆腐的做法極其簡單,或根本談不上什麼「做法」。以前各個家庭沒有電冰箱時,寒冷的冬天把新鮮的豆腐放在一個篩子或竹屜上,上面蓋上屜布或幹 淨紙,然後放在室外的窗臺上,第二天就成了凍豆腐。
  • 民俗丨二十五 磨豆腐
    俗語說「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為什麼是做「豆腐」呢?在古代「豆腐」與「頭富」諧音,寄予了人們新年要富貴的心願。有人說,「豆腐能治中國人的鄉愁。」春節盛宴即將開始,菜單上怎能少了傳統年味豆腐。另外,說起「磨豆腐」,實際上是人們準備春節期間必備「年貨」的開始。農曆臘月二十五,農村有句俗語叫「趕得上殺豬,趕不上磨豆腐」,意思就是磨豆腐要趁早。
  • 話年俗 | 二十五 磨豆腐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五這一天,除了做豆腐,還有哪些有趣的傳統習俗呢~來看今日「中央黨校教授話年俗」系列第四期:《二十五 做豆腐》王傑: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實學研究會會長,領導幹部學國學組委會主任。民謠裡講到「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春節做豆腐的習俗在中國可謂歷史久遠。
  • 【超市】臘月二十五,吃豆腐,搶「頭富」
    民諺稱:臘月二十五,磨豆腐做豆腐是準備"年貨"的開始豆腐的
  • 年味 | 「二十五,做豆腐」 為什麼是「豆腐」?
    關於「二十五,做豆腐」還有這幾個傳說,不妨也了解一下。據考證,豆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發明的,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詩中寫到:「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 可見,豆腐已有兩千多年的製作歷史了,而劉安則成了名副其實的豆腐始祖。其實臘月廿五這天不僅要做豆腐,一些地方還有吃豆腐渣的風俗。
  • 白沙民俗體育,很有趣
    4月7日下午,2019年白沙黎族自治縣「三月三」群眾趣味性民俗體育競技活動在白沙中學舉行,此次活動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群眾參與熱情高漲,歡聲不斷。此次活動項目設有「踩氣球」 、「三人拔河」、 「趕豬賽跑」 、「踩高蹺」、」定點投籃」、「巧夾檳榔」、「一分鐘跳繩」、「採龍蛋」、「掌上明珠」等多項有趣的活動項目,無論大人小孩都可參與,現場吸引了許多群眾自發參與。
  • 臺商情報│臺灣民俗文化節開幕 小吃飄香
    新華社報導,2015北京寶島臺灣民俗文化節當日在這裡開幕。熱力四射的臺灣少數民族表演開場秀,為文化節暖身,吸引許多人駐足觀看。更多人則是聞香而來,開幕式還沒結束,小吃攤位前已陸陸續續有遊客排隊嘗鮮。這項民俗文化節活動將持續至7日。主辦方透露,美食方面有130多家攤位,以每攤提供約3種估算,現場約有400種不同口味的臺灣小吃,供大陸民眾選擇。
  • 雷州烏石港3千多群眾舉行民俗巡遊
    宣傳紅土地上的民俗、名勝古蹟、書畫、草根人物、新奇怪事。以新聞採寫記錄、專題、報導等多種元素,讓節目具有個性化色彩。原創為主,用新媒體(網絡)與省內外多家電視臺及紙媒合作方式宣傳。2月17日,雷州市烏石港群眾舉行民俗文化巡遊鬧元宵活動,共計7個飄色、10多輛彩車、10多支隊伍、3000餘群眾參與。
  • 民俗 | 餃子:民俗食品、禮儀食品與「國民食品」(上)
    實際上, 作為節令食品的餃子, 並不只在冬至登場, 僅就民俗志資料較豐富的山東而言, 民間還有「立春餃子打春面」的諺語。在山東省長島, 民謠有「立秋入伏面」的說法。在河北省滄縣, 舊時也是在七月立秋節時, 家家食水餃子( 1933年鉛印本《滄縣誌》) 。六月一日過「半年節」, 山東萊陽、即墨等地, 家家中午吃餃子, 下午則吃中午剩的餃子。鄒平一帶, 也要吃用新麵包成的餃子。
  • 雷州烏石港3千多群眾舉行民俗巡遊!
    2月17日,雷州市烏石港群眾舉行民俗文化巡遊鬧元宵活動,共計7個飄色、10多輛彩車、10多支隊伍、3000餘群眾參與。當天巡遊路線10多公裡,全程浩浩蕩蕩,並加入禁毒宣傳、腰鼓隊和廣場舞等現代元素,燦爛展示一幅獨具特色的絢麗「烏石民俗畫卷」,令人嘆為觀止。
  • 隨筆:關東軍遺址上的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
    2020年深秋的一個假日,我似「單身驢友」般地去探看迄今為止日本面積最大的博物館——國立歷史民俗博物館。在京成線左倉車站下車後,聽鐵道員說需要步行15分鐘以上才能抵館,我立即叫了一輛計程車,因為我願意用更多的時間去看去想。計程車停後,只感視野豁然開闊。那種長距、那種寬距,都是我在日本其他博物館、美術館前沒有見到過的。
  • 生活氣象|醃臘肉吃刨湯 小雪節氣話民俗
    在我國,小雪節氣有哪些民俗呢?1、醃臘肉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把多餘的肉類用傳統方法儲備起來,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 預防治療流感 | 二十五味流感丸(羅君瑪)
    二十五味流感丸用於清熱解毒
  • 車燈籠、舞燈龍…中山這個民俗文化節​好熱鬧
    10月2日晚中山南區沙湧村鑼鼓喧天中山市文化館南區分館2020年非遺馬家槍傳承活動暨南區良都「車燈籠」民俗文化節過程中,隊伍還會過牌樓、過門宅,寓意「過好人生的每一關」,祈禱家鄉風調雨順,是良都地區傳統的民俗。在晚會匯演後,"夜光龍"龍獅隊帶領百人"車燈籠"民俗文化節巡遊隊伍,走遍馬公紀念堂、文昌閣、馬樂山紀念館、宋帝遺蹟沙湧牌坊等多個網紅打卡點,形成一道獨特風景線。
  • 美麗中國 最美的婚禮(湘西民俗)
    《送嫁娘》(組圖6)陳滿妹《送嫁娘》(組圖8)陳滿妹本期《美麗中國鄉土味道|最美的婚禮》引用圖文來源「2015中國鳳凰攝影雙年展的湘西民俗類」獲獎作品,正因為有您們的艱辛創作,才有如此美麗的湘西民俗畫作呈現在大家的眼前
  • 韓國景點:《來自星星的你》《擁抱太陽的月亮》《大長今》等韓劇拍攝地韓國民俗村
    新朋友: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韓遊網」關注老朋友:點擊屏幕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韓國民俗村再現了朝鮮後期的生活, 是韓國人以及外國人都經常前往的一處名勝
  • 天水民俗專家李子偉:野菜只是「下菜」,不可多食!
    李子偉,1946年出生,漢族,甘肅甘谷縣人,教授,民俗專家。中國詩經學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甘肅省先秦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甘肅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甘肅省伏羲文化研究會理事、學術委員,天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組委員,天水師院隴右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天水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名譽主席。
  • 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
    8月16日,由南寧市臺辦組織開展的「貝儂手牽手,兩岸心連心」2020年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在我縣炮龍廣場成功錄製。據了解,桂臺(南寧•花蓮)兩地民俗文化交流活動作為廣西與臺灣的民俗文化樞紐,近年來,為桂臺兩地文藝團體打造了多個交流平臺,多姿多彩的民族民俗傳統文化在兩岸的交流中大放光彩。
  • 【民俗】地道的家鄉菜——油炸豆腐
    每逢過年時節,在我們的家鄉,磨豆腐人家必是門庭若市,十二月二十五後,買豆腐的人不論早晚,都得排隊等候,每個人不是挑著一擔水桶,就是提著一個桶,多則買兩鍋(約二百塊豆腐),有兩大水桶,少則半鍋,通常家庭一般都要一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