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由尿酸鈉沉積引起的與晶狀體有關的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或尿酸排洩減少引起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尤其是急性特徵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性結石疾病,包括急性陣發性關節炎、痛風性結石形成、痛風性慢性關節炎、尿酸性腎病和尿路結石。在嚴重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關節殘疾和腎功能不全。
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是高尿酸血症。正常成人每天產生尿酸750 mg左右,其中80%為內源性尿酸,20%為外源尿酸。這些尿酸進入尿酸的代謝池(約1200毫克)。每天代謝池中約有60%的尿酸被代謝,其中1≤3約2 0 0mg通過腸道代謝,2≤3約4 0 0mg由腎臟排出,從而維持體內尿酸水平的穩定性,任何環節的問題都可能導致高尿酸血症。
處方:大麥仁30克、白朮、黃柏、牛膝、澤蘭、蘇木各9克、比克18克、澤蘭、茯苓各15克、大黃5克(最後一次添加)
功效:清熱解溼,消腫止痛。
改善:痛風。
用法:湯劑,每日一劑。
註:大黃清涼清熱排便,不宜長期服用。年輕人可在頭7天服用大黃,7天後取出大黃,其他藥物繼續使用,老弱病殘的人不能使用大黃。避免吃菸酒、海鮮、辛辣、令人興奮的食物。
本方的經典方劑是黃柏、白朮、大麥、牛膝、清熱潤溼,是古人治療痛風的著名方劑。地塞米松、茯苓具有清溼解熱、疏通關節、解除關節痛、止痛的作用。長期的疾病會被淤塞,疼痛無法治癒,蘇木耳、澤蘭不僅能活血化瘀,還能舒緩肌肉,活絡,還能消腫止痛,非常適合痛風,所以用它當藥。大蒜素擅長解熱、排尿、大黃腹瀉和大便,能使溼熱(尿酸)從第二大便排出,可以說是底價,兩藥合用是一種常用藥物。各種藥物的結合可以清除溼熱,消腫止痛,能治癒疾病!療效優異,使用安全!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