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瀋河區政府在方城老建築的「修復」中,實行強力調度,通過卓有成效的工作,把文革以來損失的老建築加以「修復」,深受社會各界的廣泛稱道。
——以下一組圖片是今年中街修復現場寫真。
——這是今年修復長江照相館的情形。
最近一個多月,編者多次在煥然一新的中街徜徉,來到一些新修老建築的樓內,感覺有的形魂兼備,如中和福茶莊,令人流連忘返。有的形魂相悖,如長江照相館,令人大跌眼鏡。中和福茶莊前些時日本號已做介紹,故不再贅述,而長江照相館,本文今天不得不多說幾句。
——前些年修復長江照相館老建築時,只裝新了「長江照相館」五個字,其餘則按照「素拼」男裝店要求進行的。戴氈帽系領帶,看上去有難以言表的感覺……
長江照相館是一個歷史老店,有的資料介紹其建立於上世紀二十年代。而《瀋陽百科全書》和《瀋河區志》均介紹其位於瀋河區中街路二段,創建於1953年。營業面積945米。《瀋陽百科全書》稱其在1991年「現有職工7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66人,有轉鏡1臺,座機八臺,小照相機三臺,外罩機三臺,印像機六臺,放大機三臺,彩擴機兩臺,彩放鏡一臺,主要經營彩色黑白照相、婚紗照像、藝術攝影、彩色衝洗、擴印等,1991年實現利稅50萬元」。可以說,在那個年代,長江照相館的營收規模和利稅水平,在瀋陽市的同行業中可謂名列前茅,可圈可點。
隨著市場變換,這家國營老店也同樣面臨著職工下崗、業務萎縮、國退民進無奈抉擇。昔日的輝煌被後來的蕭條置換。一個盛京城無人不知的老店就這樣從本世紀初開始走下坡路,慢慢被人們忘卻。
好在這次方城改造中,瀋河區沒有忘記這家老店,給它的建築重新塑形。讓人眼前一亮,老瀋陽的人們無不奔走相告:我們的「長江」回來了!
然而,當人們步入長江照相館大門進入一樓大廳時,卻看不到照相館的模樣。原來,它租給了素拼男裝。經過盤詢賣服裝的營業員,才知道在一樓最裡面的旮旯角有個通往二樓的樓梯,順著腳下「長江照相館」五個字,人們拾階而上,來到二樓。
通往二樓的樓道,有的是裸牆,有的堆了雜物,有的電線耷拉到地上,樓梯的臺階上汙滯斑斑……,這就是一個通往歷史老店的通道。
順著樓梯,來到二樓,只見一些高低不平,材質不同的簡易破爛辦公桌椅圍牆而立。入口處樓梯扶手上纏著塑料膠帶,地上堆著雜物,臺上放著廚具,南窗頭有兩個服裝店的服務員似是在此借地工作。我問他們,他們說,照相館已經下班了,照相器材收起來了。時間還不到下午四點。於是,人們在想,二樓這個照相館很可能已經和一樓素拼服裝店合用辦公了。也許成了樓下服裝店的廚房、食堂、休息間……。這就是一個歷史老店的營業場所。
外修老房,修的是形、是根基;
內修人文,修的是魂、是文脈。
老建築,從有到無的消失讓人失望,從無到有的修復讓人興奮。然而,如何做到建築塑形和人文鑄魂,促進人與物和諧共處,是我們需要思考的迫切問題。
長江照相館,人們為它的外形修復而喝彩,為它的內魂零落而惋惜。
一個老建築,如果只修外形而不修內魂,就會如同沒有香火的廟,沒有流水的河。失去的是文脈,是傳承。
恢復百年中街的歷史風韻,建築塑形與人文塑魂必須結合起來,並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促進。只有建築與人文內外兼修,塑形與塑魂同舉並重,才能形神一體、渾然天成,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風景易老、神魂永駐。
我們相信,瀋陽中街這條璀璨古街,將在瀋陽市高質量發展進程中,散發出耀眼的光芒。我們期待,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老街上的老字號門將不斷完善,形魂兼備,在歷史的長江中,奔騰不息,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