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邀出席在上海舉行的Prowine展覽會,乘坐的是南方航空公司的飛機,機上雜誌《空中之家》裡面有一篇葡萄酒文章,作者試圖要告訴我們什麼是好的葡萄酒?主題如圖所示:
一瓶好酒的誕生,80%甚至90%,要憑藉天時地利,剩下的10%到20%,才是人的努力。
忍不住要吐槽一下,這種不恰當的知識以訛傳訛已經很多年了!
這種傳說的來源,我想主要是法國人宣傳說,新世界的葡萄酒是在酒窖裡釀出來的,而舊世界的葡萄酒是從田裡種出來的。
各有側重點,但並不是絕對,而《空中之家》這篇文章的作者卻不懂裝懂,用一個百分比加以數位化,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那麼,我們就以舊世界的葡萄酒為例,來加以論證。
什麼是一瓶好的葡萄酒呢?世界葡萄酒大師、我的好朋友諾雷-羅伯遜先生總結出四大要素:
Balance 平衡
Length 持久
Intensity 強度
Complexity 複雜
首先,最容易理解的是平衡感,什麼時候採摘?用什麼樣的方式去釀造?甜度與酸度的關係,果味、單寧、酒體和酒精度的控制,這全都是釀酒師去設想,去創造。
持久與強度,是葡萄質量的體現,主要靠控制產量來實現,像羅曼尼康帝葡萄園為1.8公頃,每公頃種1萬株葡萄,每公頃產出的葡萄酒控制在2500升以下,也就是說平均三株葡萄才能出一瓶酒,可以想像,這樣做出來的葡萄酒,其濃鬱度豈是一般葡萄酒所能比擬的,但是,如果同樣的天時地利,不對產量進行控制的話,我們知道葡萄是亂生亂長的,每公頃做到15000乃至20000升的葡萄酒,也是可能的,請問這樣的葡萄酒還有強度和持久可言嗎?
最後,說到複雜度,我認為這是好葡萄酒最重要的標誌,這就涉及到一個核心的詞彙:風土,不同的土壤層蘊含著著不同的風味物質,而怎麼樣把不同土壤層的精華吸收到葡萄裡面來呢?普遍使用的就是高密度種植的方式,迫使葡萄樹為了求生存而把根扎得更深,這不正是人力所為嗎?
還有,釀造過程中橡木桶的使用,像波爾多的五大名莊,都會使用多達九種不同牌子的橡木桶,每一個牌子的橡木桶,都有不同的風味,當九個不同牌子的橡木桶最後混合在一起的時候,你想想其複雜度豈是僅用一兩個牌子的橡木桶所能比擬的呢!
新橡木桶能給葡萄酒更多的風味,所以,新橡木桶使用的比例,又是釀酒師決定葡萄酒風格的一個重要手段。
好了,更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就不再論述了,總之,好的葡萄酒必須有好的風土,但是,好的風土要做成好的葡萄酒,沒有人力是不行的。
下一次,還有人想忽悠你,說好的葡萄酒裡面,人力並不太重要的時候,你就用一個詞回答:呸!
關注老蠹感官評論,掌握真實的葡萄酒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