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利奧波德·德沃夏克
曾接受來自美國的熱情邀請
擔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一職
在紐約教授音樂期間
他從黑人音樂中汲取靈感
對美國音樂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德沃夏克因受到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的創始人薩爾伯夫人的誠懇邀請,前往美國擔任紐約國家音樂學院院長一職,聘用期為兩年。德沃夏克於1892年9月27日抵達美國紐約,在抵達之時,德沃夏克受到了當地人民其熱烈的歡迎,這也讓他看到了美國希望樹立本土音樂的強烈願望。
到達紐約以後,德沃夏克深深地為他在美國這個新大陸的所見所聞感到驚奇。與他的家鄉捷克不同,這裡高樓林立、發展迅猛。除此之外,德沃夏克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還從美國學生那裡感受到了當地黑人的靈歌和印第安旋律的無限魅力。
德沃夏克對於美國民間音樂的崇尚與喜愛,堪比他對捷克的民族音樂所懷有著的那種情感。他認為:」美國的土壤能夠產生出多姿多彩的創作主題,這個源泉就是美國的民歌,美國的作曲家們必須充分利用這個豐富的寶藏。「
在這段身處新大陸的音樂教學時期,德沃夏克依然沒有停止創作。他在美國所創作的音樂都帶有美國民間音樂的氛圍。例如他在1893年創作的《F大調弦樂四重奏》,就融入了黑人音樂特有的節奏性和抒情性。
《F大調弦樂四重奏》全曲共分為四個樂章,演奏形式為傳統的四重奏形式: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個大提琴。德沃夏克將他對於美國本土音樂的熱愛傾注於這部作品中,並將這些音樂元素通過自己的創作發揚光大,讓全世界都領略到美國民間音樂的美好。
德沃夏克在美國期間創作了他一生中最為著名的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在紐約任教的兩年時間裡,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他的家鄉,而這首經典之作正是他懷著思鄉之情而創作出來的。1893年12月15日,這首交響樂在卡內基音樂廳進行了首演。演出一結束,觀眾便報以熱烈的掌聲,《自新大陸》一舉成名。
直到現在,依然有無數的聽眾為德沃夏克《自新大陸》的優美旋律所折服,他無愧被稱為無與倫比的旋律大師。德沃夏克曾經說過:「一個優美的主題並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要抓住這個優美的主題加以發展,而把它寫成一部偉大的作品,這才是最艱巨的工作,這才是真正的藝術。」
德沃夏克正是將黑人音樂的靈感加以自身感情的潤色,孕育出了優美的主題,之後他再將優美的主題發展成為這部完整的《自新大陸》交響樂。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共分為四個樂章,其中的第二樂章以其極其優美的旋律而著稱,被譽為所有交響樂中最為動人的樂章。第二樂章由三個主題構成。第一主題以和弦作為伴奏,襯託出英國管哀傷而婉轉的獨奏;第二主題由長笛和雙簧管交替奏出,旋律優美而悽涼;第三主題轉變為活潑的旋律,具有民族音樂氣氛。
如果在思鄉之時聆聽《自新大陸》,一定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共鳴。正如作家肖復興曾對這部交響樂評論道:」那種』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對祖國對故鄉的刻骨銘心的感情,流淌的是那樣質樸深厚,盪氣迴腸,讓人聽了只想落淚,那是一種深深滲透進靈魂力的旋律。」
思鄉之情不分國籍人皆有之,對藝術的愛也從不分種族。德沃夏克在紐約任教期間為美國音樂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代表著他對故土、對捷克民族的小愛已經轉變成為對一切民族、對一切音樂藝術的大愛。德沃夏克對人類種族之「根」的崇仰與尊重,是他永恆不變的創作基石,也是他畢生的執著。
「我像一條魚無法離開水一樣,
實在忍受不了時空的煎熬。
我多麼想念家鄉尼拉霍柴維斯的親人!
想念茲羅尼茨的鐘聲!
還有維索卡銀礦的礦工!
和那廣場的一群潔白如雪的鴿子啊……」
——德沃夏克
識別下方二維碼
更多資訊關注 Boesendorfer貝森朵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