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稔在我市,更多的時候被稱作「山落蘇」。這個季節,地稔還沒成熟,它的果實是青色的,半圓球狀,頂端帶著個波浪形的小帽子。等到一年中最熱的8月份,它才會成熟。成熟後果實會變成黑紫色,開始散發出獨特的香味。
「地稔果的水分特別充足,果肉吃起來也是十分香甜,清爽可口。」駱欣榮回憶,小時候家裡的長輩去山裡挖野菜或者種田,經常會順路採些「山落蘇」的果實帶回給他食用。
除了充當零食外,地稔果的營養成分非常高,能補血滋養身體。駱欣榮補充道,以前有人上山砍柴,不慎被毒蛇咬傷,村裡沒有能載傷者去城裡醫治的交通工具。千鈞一髮之際,村裡的老人採來地稔敷在傷者的傷口上,所幸解毒及時,加上那條毒蛇的毒性不是很強,保住了傷者一命。由此可見,地稔強大的藥用價值早已被人們發現並加以利用。
由於環境變化,地稔的生存境況每況愈下。這幾盆地稔是駱欣榮專門從歷山移栽過來的。「地稔比較容易養活。」駱欣榮向記者傳授了一些關於地稔的種植經驗。它適合種植在地勢較高、不易積水、土層深厚、土質疏鬆的地方。而且,因為地稔為低耗肥植物,所以對施肥量的要求不高。但因為地稔移栽後的長勢較慢,所以需要定時清除雜草。
在早期,地稔作為藥草被人們廣泛使用,它具有活血止血、消腫祛瘀、清熱解毒的作用。一些醫學藥典中留有相關論述,如《生草藥性備要》中寫道:(地稔)洗疳痔、熱毒、麻疥、爛腳、理蛇傷;《湖南藥物志》:清熱解毒,止痛,利大小便。主治黃疸、水腫、疳積、勞損白帶、經漏、瘰癧。
而在現代醫學裡,地稔還可以用來治療高熱、腫痛、咽喉腫痛、牙痛等病症。地稔果的葉入藥後可以收斂、止瀉、止血,是調治人類胃腸炎、消化不良等一些問題的常用藥物。如果在野外意外受傷,也可以壓碎後直接敷在傷口上,以達到快速止血的效果。
雖然地稔果味道佳,藥用價值高,但也有一定缺點:食用過多地稔果會導致上火、便秘,因此只能適量食用。許多人會將地稔果與肉類食材一起燉製,這樣熬製出來的湯不僅滋補,也中和了地稔果的辛熱。
線索爆料/商務合作:15088238300(637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