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街義工胡阿姨的故事大家還有印象嗎?(直通車:【手提一燈,照亮別人也溫暖自己 | 義工胡阿姨的故事,請君傾耳聽】),e家君希望通過這樣的分享,讓更多的人認識到建設街的義工們。他們是一群平凡的人,背後卻有著不平凡的人生。
而今天e家君要給大家分享的,是建設街工齡最長的義工之一——李志明的故事。
今年已經65歲的李志明身手矯捷、精神抖擻,談話間時常掛在臉上的笑容讓他看起來更加年輕。完全看不出來,李志明已經是義工齡最長的義工之一了。
2007年,李志明加入了義工組織,成為一名義工。「因為沒有工作的拖累,我擁有的自由時間相對比較多,所以想利用這些時間去幫助社區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李志明說。
「力所能及」,是李志明對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義工的最佳總結。
其實,我們義工團隊有很多人,大家都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在幫助人。平時街道、社區舉辦活動需要志願者,我們就去為社區居民服務,這些事情費不了多少力氣。
由於李志明在義工工作上的貢獻,自2013年起,他連續三年獲得廣州陽光社會工作事務中心頒發的「義工之星」榮譽。
李志明的義工工作並不是平常的朝九晚五,更多時候是根據義工組織,或者街道、社區需要進行安排。
在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時候,李志明被安排做文明交通的志願者。那時候李志明與老搭檔海燕在麓湖路口忍受酷暑的暴曬,汗流浹背卻始終堅持。
建設街的義工們除了有一顆奉獻的心,許多都身懷技能。李志明在建設街素有「李師傅」之稱,因為他在建設街的社區學堂義務教會許多街坊八段錦,還帶建設街八段錦代表隊到越秀區比賽,獲得第三名。
但獲得此榮譽的「李師傅」卻不是「學院派」,李志明的八段錦是在2008年左右自學成才的。
「當時我就上網下載視頻,跟著網上的老師學。一套八段錦打下來約6分鐘,對舒展身體鍛鍊身體很有好處。」李志明說,「後來社區學堂邀請我教街坊八段錦,雖然心裡忐忑,覺得自己還在自學沒那個水平,但教學教學,就是邊教邊學。跟街坊們一塊學習,我的水平也逐漸提高。」
2015年9月底,建設大馬路小學組織老師參加教師職工的「八段錦」比賽,邀請李志明、何麗文、胡淑雯、蘇成賓四位義工定期到大馬路小學教約50名教師八段錦。
建設大馬路的教師們在李志明等四位義工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八段錦。
經過一個月的教學,李志明足足瘦了4斤。「本來是每周二下午去教一下午,後來隨著比賽時間逼近,就隔一天去一次。雖然瘦了,但是教導老師們打八段錦,自己也有鍛鍊到。」
「以前我會覺得說,像我們這個年紀的人,好像沒有太大的追求,跟年輕人比起來生活得有點索然無味。但是看到社區裡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能量,可以幫助他們。」李志明這麼說。
有一次去探訪獨居老人的時候,李志明和另一位義工扛著重重米袋爬上了8樓。
「我們輪流扛上去,但是中途也累得不行。社區中的舊房子沒有電梯,全靠兩雙腿。」這是李志明八年義工生涯中記憶頗深的一件事,「我們年紀都不小了,扛上去很吃力。但想到樓上住的老人,心裡更是不安,平時他們上下樓也不知如何是好,我們當然要堅持將米送到呀!」
讓李志明覺得堅持下去的另一個理由,是在義工組織裡交到許多朋友。一些是平時開展義工工作時結識的街坊,一些則是一起工作的義工夥伴們。沒有工作安排的時候,他們一起參加社區學堂,一起出遊。
在e家君見到他們的時候,他們的臉上的笑容總是暖暖的。
我是義工群體中一個普通的個體,每一個義工都像我這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裡,為街道、社區的居民服務。
信息時報記者 陳宇強 見習記者 謝倩雯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信息時報編輯:木小魚
想更多地了解建設街、了解e家君,歡迎添加e家君(微信號:wsqejt888)為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