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睡眠,讀書的時候突然冒出一個大膽想法:人體睡眠≈手機充電,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像手機隨時充電一樣每天隨時睡眠,而不一定非要早睡早起。
於是,我就去查了資料,果然有天才如達文西等人的「多相睡眠法」。就是每天分成6塊,每次4個小時,每工作3個半小時就睡眠30分鐘,這樣每天只需要睡眠3個小時就夠了(多相睡眠法分很多種,這只是其中一種模式)。
於是,我又搜了很多實踐過多相睡眠法的小夥伴的經驗,發現有人實踐了一年多,效果很好,每天有20小時的工作時間,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不再有白天和黑夜的區分,每次醒來都是新的「一天」,他的「一天「可能是4-8個小時,而我們正常人是24小時為一天。當然,也有實踐過後堅持不下去的,說身體受不了,擔心會出現猝死。
好,問題來了。我們每個人都希望一天能有48個小時來做更多事情,所以就開始嘗試早睡早起,但是早睡早起真的只是「唯一」的一種有效的方式嗎?
看到達文西的多相睡眠法,結合我自己早睡早起的經驗,已經讀書過程中的反思,我發現,人體睡眠≈手機充電,我們挨個對比分析一下:
手機充電:
發現沒有,僅從這三點來看,手機充電和傳統睡眠很像,那我們是否可以參考手機充電的模式,來調整自己的睡眠方式呢?
調整後的睡眠模式:
如果這個模式行得通,那我們是不是就可以從每天必須睡7-8個小時,變成每天睡3-5個小時即可了呢?當然,睡眠和手機充電有一點點不同,每次手機充電一定是電量是90%以上的電力十足狀態,但並不是每次睡起來都會很有精神。
比如午睡過久就會感覺會非常昏沉。其實,就是「過度充電」,造成了電池(身體)自我保護,這時候已經開始消耗電能了。但即使如此,即使你睡起來感覺很昏沉,只要過上半個小時,稍微活動清醒一下,馬上就會充滿了活力,連續工作4-8個小時。
多相睡眠法有很多模式,每天睡6次,每次30分鐘,或每天睡3次,每次1個小時等等。但這種睡眠方式有些過於強制性,而且大家都是上班族,不可能在上班時間睡覺。所以,我覺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一要聽從身體的信號,沒電困了馬上就睡;二要鍛鍊自己午睡的習慣,畢竟在公司午睡30分鐘還是可以做到的,而前後上下午基本可以工作4個小時,即使中間困了,找個5分鐘快速充電睡眠一下也好。
而下班後,從下午5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這15個小時裡,可以完全聽從身體的睡眠方式,困了就睡,即隨時給身體充電,但不要完全充電,即,可以不用一睡就8個小時,而是充滿即醒(這就需要刻意練習了),如果能做到這點,或許我們的身體真的能和手機一樣,並不需要每天睡7-8個小時,而是3-5個小時即可。這樣平均每天多出3-4個小時的時間,讀書、健身各種事情就有了時間了。
做到這點,還要拋棄幾個傳統理念:
一是拋棄早睡早起的傳統理念,隨時睡覺,睡醒即起,不分白天黑夜。
二是拋棄每天從「早上」開始的理念,而是每次睡醒則就是新的「一天」的開始,因為剛睡醒身體滿電,做任何事情都有效率。傳統情況下,一個人每天只有在長睡之後的早上效率最高,一天只有這麼一次。而如果是習慣多次睡眠,每次睡醒之後都是一個高效滿電狀態,一天至少有3次以上,所以,雖然睡的少,但效率反而會更高。
三是有個小壞處,會相對孤獨,比如漫漫長夜,家人都在睡覺,而你卻醒著,是不是很孤單(小夥伴的真實經歷)。所以,還需要建立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這也是為什麼達文西、特斯拉這幫天才大神們能少睡而且還能成就偉大事業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只是一個關於睡眠的瞎想,不知道這種方法是否正確,不過倒是可以嘗試一下,看看效果。
我是千城,管理學博士,微信讀書籤約講書人,XMind思維大師,印象筆記大使
點擊「閱讀原文」,歡迎關注我的微信讀書個人主頁,如果你喜歡我的講書和文字,感謝支持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