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自3月24日上映後,叫好又叫座。親子天下專訪製作人林昱伶,帶領讀者一窺幕後花絮。
陪伴每個父母和小孩,成為更好的自己。
讓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養另一個生命,帶領孩子,走向海闊天空的未來。
點擊標題下方」親子天下資訊平臺」關注
或搜尋公眾號 "親子天下"(微信 ID:cn-parenting)關注
吳慷仁在《我們與惡的距離》挑戰演出法扶律師。照片:公視提供
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透過無差別殺人事件,要挑戰觀眾的道德和神經,去思考「是非對錯,被害與加害,是否有標準答案」。「我被劇本感動,就覺得一定要把它做出來,」製作人、大慕影視總經理林昱伶說。
母親節,一樁在電影院裡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撕碎了無數家庭。
新聞臺女主管和網絡報創辦人夫妻的小兒子是罹難者之一,兩人用不同方式面對孩子的死亡,關係漸行漸遠,11歲女兒的行為也日漸失序;殺人兇手的父母禁不起憤怒民眾的指責和騷擾,關掉麵攤,躲藏過日,兇手的妹妹改了名,切斷與父母的聯繫,卻進入新聞臺擔任編輯助理;兇手的辯護律師在兇手死刑定讞後,仍然想要了解犯罪動機,被憤怒的被害者家屬潑糞,不僅兇手不願配合,更被自己的父母和妻子質疑……
公視大戲《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我們》)挑戰觀眾的道德和神經。10集故事企圖呈現不同立場的關係者視角,描摹加害者家屬與被害者家屬的心理,探究人權律法的掙扎,以及精神病識,同時反思媒體現象。
繼《通靈少女》、《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魂囚西門》後,《我們》一劇也走上國際舞臺,從3月24日起在公視、CatchPlay在線影音、HBO亞洲頻道同步首播。
《我們與惡的距離》女主角賈靜雯戲中喪子後封閉內心,整天埋首工作藉以療傷。圖片來源:公視提供
好劇本難求。金鐘編劇呂蒔媛和公視,為這個多線敘事的故事撐出最大空間和吸引力。「我被劇本感動,就覺得一定要把它做出來,」《我們》一劇製作人、大慕影視總經理林昱伶接受《親子天下》專訪時表示。
「我對宋喬安(喪子的新聞女主管)超有感,能體會這位女強人在職場上武裝自己、把車子當成私密空間的心情,」林昱伶特別喜歡與社會脈動相關的議題,拿著這個好劇本籌組製作團隊和演員的過程,幾乎都是一拍而合。
製作人林昱伶希望大家來看戲,並產生更多討論。圖片來源:楊煥世攝
「我希望這齣戲能吸引更多人來看,」做過藝人經紀、對演員組合很有化學反應的林昱伶,找來15年沒有接臺劇的賈靜雯演女主角宋喬安,吳慷仁演人權律師,更安排主要演員去電視臺、法院見習和實習,和年輕導演林君揚做了很多田野調查,甚至搭出一模一樣品味的新聞臺辦公室和副控室。「所有的努力都是要透過真實的細節,幫助演員進入角色的狀態,甚至不怕把自己丟出去,」林昱伶說。
《我們》一劇每集都以一則新聞事件開始,沉重又真實的帶觀眾看到每一個人的複雜面向。「不是每個好人都一直是好人,像宋喬安明知新聞的客觀和中立,卻去揭露兇手家人的新聞,從受害者變加害者。或者像律師王赦剛開始很有理念,但中途發現自己執著的立場混淆了.」林昱伶說,「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惡,就是一個療愈的過程。」
臺灣社會準備好面對這樣的議題了嗎?林昱伶表示,導演已經做好被罵的準備,但她說,「面對酸民你在意也沒有用,我不怕引發的批評和討論,只怕觀眾不來看。」她和團隊就是努力去做一件自己認為對的事。「臺灣的戲劇界低迷太久,我要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都引以為傲。」這齣戲也許更在挑戰臺灣人,能否思考每個人與「自己心中的惡」的距離。
★版權所有,轉載前請申請開白,核准授權之內容須完整加注作者及出處,出處為親子天下微信公眾號(微信號:cn-parenting)
★尊重原創,請依照上述規範申請轉載,未申請開白之自行轉載行為將一律視為侵權。
★點擊標題下方的【親子天下資訊平臺】就可關注我們,隨時收到最新、最實用的親子好文
★若您喜歡本文,可以點擊右上角的【‧‧‧】選擇【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若您覺得文章內容不錯,歡迎點選 "在看",讓更多親友看到您關注的好文。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親子天下的原創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