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國際問題時的「粗估」思維

2021-02-22 華山流水

很多讀者都知道,在「兩彈一星」研製中,有個粗估的故事。大意是,由於當時我們的計算機能力有限,所以請幾位數學功底深厚的大師,先用數學方法求出一個大致範圍,然後再交給計算機精算,以大幅減少運算時間,加快進度。

研究國際問題,同樣需要「粗估」思維。國際問題涉及的變量太多,而且每個變量可能引起的效果很難完全預估,不排除小變量引發「蝴蝶效應」,不排除意外變量帶來「黑天鵝事件」。所以,要用完全精確的方式研究重大國際問題,或進行預測類研究,是非常困難的。

黑天鵝最近幾年也是屢屢被黑

這時,藉助歷史視角,使用「粗估」方式,能夠起到一個方向性的、理清思路的作用。

比如,評估兩個國家之間的博弈走向,可以從如下角度入手:

第一,雙方的發展階段。這不僅是指社會發展階段,也是指在工業化、現代化過程中的進度,還可以包括國家所處的大趨勢。比如,有些國家正處於工業化進程盛時,所以明顯處於上升期,「衝勁」韌性較足。用日常的話形容,就是能經得起折騰。和老邁國家相比,這種國家往往勝面大一些。關於這一點,有一個不成熟(也可能有些片面)的例子:英國對拿破崙的戰爭之所以獲勝,不僅是因為具體戰爭的原因,還因為英國當時正處在工業化帶來的強勁的歷史上升期,而法國在此方面滯後一些。所以,英國可以屢敗屢戰,可以始終維持相對主動的外線優勢,但法國只能追求以戰略決戰「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但奧斯特利茨這種勝利,畢竟不可能每年都有。歷史長周期的必然性,可以抵消戰爭的偶然性,這一點很重要。有英格蘭銀行(現代金融系統)在,有工業化帶來的生產力在,英國人可以在長期競爭中仍保持優勢。

第二,雙方的動員能力。從很多史例可以看出,體量差異較大的國家,最後未必是表面強者勝。這裡有個動員的問題。比如,鴉片戰爭之前,中國的經濟規模很大。但是,這是在傳統社會中的經濟規模,難以按照近代化的標準進行財政動員和社會動員,難以將資源投入到需要的領域及方向。同時,體制、編制、治理方式等,都使得清政府難以進行近代化的動員。此時,單純的經濟體量並非決定性因素。再如,一國內部各集團能否動員一致,對結果也會有重要作用。在甲午戰爭時期,中方就出現了「以北洋一隅」對抗日本的情況。


第三,雙方的目標差異。什麼是「勝利」?比如,在抵抗侵略的戰爭中,被侵略國家的目標並非要滅亡對方,而是要恢復自身的主權與領土完整;侵略者的目標則要「滅國」甚至滅族,兩者目標完全不同。又如,在以強凌弱的戰爭中,戰場上的「平局」和久拖不決,都往往標誌著強者的失敗。比如戰局僵持在三八線,對於二戰後國力如日中天的美國而言,就是一種失敗。這裡說句題外話,反映美國對韓戰心態的電影《獨孤裡橋之役》值得一看,特別是結局。

第四,雙方能夠承受的代價。由於目標差異、動員能力差異、發展階段差異,雙方能夠承受的代價往往有重大差異。比如在越南戰爭中,對於傷亡,雙方的承受能力差異巨大。美國居於以強凌弱之勢,卻久拖不決,且侵略戰爭本身就存在內部爭議——這種爭議一開始也許是政治和道義層面的,後來必然會演化為利益層面。這些因素都導致美方難以繼續承受當時規模的代價。對這件事兒,林彪元帥1969年曾對來訪的越南領導人說:「面對強大的美國,你們的辦法就是熬,熬就是勝利。」這可以說是戰略判斷了。

五,雙方的衝突形式。有些衝突形式可能有利於甲方,有些衝突形式可能有利於乙方。仍以越南戰爭為例,地點是遠離美方的對方本土,地形(大致)是在不利於美方發揮軍事優勢的熱帶雨林,一線戰鬥形式主要是遊擊戰與反遊擊戰(美方可能會歸入「反叛亂作戰」);更不必說,在美蘇冷戰的戰略大背景下,美國還要顧著全球各個方向。「天時」、「地利」、「人和」,哪頭兒都不佔,這個仗就很難打了。

上述幾個方面進行粗估,可以形成一個大致的判斷。這種判斷難以指導具體細節,但可以估量總體的發展趨勢,並可用於政策方向的選擇。

當然,以上順利下來,林林總總,雖說是「粗估」,但要考慮的問題也不少,供各位讀者拓展思路時參考。

相關焦點

  • 「納瓦羅式思維」貽害無窮
    這不,納瓦羅20日又大放厥詞,稱中國或許延誤通報早期疫情信息,目的是搶先一步生產疫苗,贏得國際商業競爭。這種「納瓦羅式思維」無視事實,違背科學常識。眾所周知,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通報疫情信息。中方的通報有清晰的時間線,國際專業機構和媒體都有記錄。
  • 足球與國際關係研究的一些資料
    6月8日《上海書評》的訪談《克韓談世界盃、足球與政治》很有意思,導言中提到:「克韓談世界盃帶入了許多他對國際政治的思考與見解」,這不由讓我想到,國際關係學者中熱愛足球的不少,做過這方面研究的卻極為少見。因為我本人對足球知之甚少,所以也未曾對這一主題做過專門了解。
  • 遺傳多樣性:影響人類身高和思維
    請點擊標題下的 解碼醫學,關注我們吧。 英國一個研究團隊對各國人口基因的研究發現,得益於遺傳多樣性,人類進化得比祖先更聰明,並且身材更高了。這一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研究首次回答了達爾文提出的遺傳多樣性有何益處的問題。 該研究由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資助。研究人員分析了世界各地100多個健康和遺傳信息研究,包括來自城市和鄉村35萬多人的詳細信息。
  • 【光明網評論員】盛世中國更需「低點思維」
    農民工群體是中國生活品質最需提高的群體之一。這個群體家在鄉村、身在城市,處於工業化、城鎮化的尷尬地帶。他們總量巨大,生活品質總體很低,是社會階層的底層,是國家發展品質的低點。解決農民工問題,是一個兜底性的問題,也是一個事關國家發展格調的問題。國務院下發《意見》,為基本解決農民工問題制定了路線圖、劃定了時間表,意義重大。
  • 【研究綜述】國際政治關係對OFDI的影響
    [3]郭燁,許陳生.雙邊高層會晤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直接投資[J].國際貿易問題,2016(02):26-36.[4]賀書鋒,郭羽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區位分析:政治因素重要嗎?[J].上海經濟研究,2009(03):3-10.
  • 序言 中國大視野:國際熱點問題透視
    各種矛盾、利益交織在一起,相互劇烈碰撞,不斷擦出火花,導致國際熱點問題層出不窮。 其中,老問題持續發酵。伊朗核問題、朝鮮核問題、阿富汗問題、索馬利亞海盜問題、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問題繼續演化,尚看不到馬上得到解決的前景。儘管伊朗新總統魯哈尼就任後顯示出與美國改善關係並解決伊朗核問題的願望,但伊美交惡已久,解凍需要時日。而朝鮮核問題則連鬆動的跡象都未出現。
  • 【安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科學家重申草甘膦致癌風險
    世界農化網中文網報導: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主管 Kurt Straif博士接受歐洲新聞訪問
  • 思維決定命運:斯坦福心理學教授的這個發現,解釋了很多人的困境
    1978年,Dweck和同事一起做了一項研究。Dweck將其稱為「成長型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們在碰到更難的智力拼圖時會那麼興奮——因為那些簡單的題目不具有挑戰性,他們從中也學不到任何東西。但是那些難題就不一樣了。這些題簡直太棒了——可以讓他們發展一個新的技能,或者徵服一個新的問題。
  • ​探索後疫情時代國際商事糾紛解決機制新發展
    隆冬的北京,中國最高審判機關展開了一場國際商事糾紛解決頂尖智慧的思維碰撞。2018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成立,首批聘任來自14個國家和我國港澳臺地區的31位專家委員,標誌著「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和機構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 好消息,哈泊妮國際水育樂園伊犁天百店預售活動9月15號開始啦!
    哈泊妮國際水育早教,是國際領先開發鍛鍊兒童手腦能力的水育早教品牌, 哈泊妮採用全新的水育早教的運營模式,哈泊妮團隊擁有近十年的行業經驗
  • 分享 權威解讀:ISO 9001:2015 基於風險的思維
    本演示: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承擔ISO 9001的工作組負責編制目的解釋ISO 9001:2015基於風險思維的概念什麼是基於風險的思維?基於風險的思維我們都自動會做,在做事情的時候經常有意識地去得到最好的結果。風險的概念一直隱含在ISO 9001標準裡,新版本使它更明確,並將其擴展到整個管理體系。基於風險的思維能夠保證從開始到結束的風險都得到考慮。
  • 「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和程序問題研究報告」發布會在京召開 會議動態
    為此,國際法促進中心發起組織了「南海法律研究組」,針對南海仲裁案管轄權程序、管轄權裁決以及實體階段中5個課題進行了研究。2016年5月28日,國際法促進中心聯合澎湃新聞、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召開了「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和程序問題系列研究報告」發布會。國際法促進中心執行主任劉毅強先生在致詞中結合自己曾經在「海牙國際法研習班」求學的經歷,指出很多歐洲人對東亞歷史和現實缺乏基本了解。
  • 美媒鼓譟「以俄制華」,俄媒譏諷:思維能力衰竭
    俄羅斯戰略文化基金會網站11月13日發表文章稱,美雜誌刊文鼓譟「離間中俄」,表明美國人思維能力的衰竭。
  • 趣味數學思維:定義新運算(1)——繪說小明星(徐藝滋、陳思菡)
    談到數學,言必及思維似乎成了一種定勢。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前蘇聯教育家加裡寧的名言:「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早已為人們熟知並逐漸深入人心。長期以來,「數學思維問題是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一直佔有主導地位,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託利亞在其成名作《數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一書中早就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
  • 「LTT思維之我見」>>>詳見...
    整個演講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字眼是「大數據思維」、「《完美的合同》」、「微診斷」、「三分鐘演講」和「0.38秒」。1. 大數據思維。廣義指戰略思維,狹義指各種數據的歸集。其實,新業在管理上處處可見大數據思維。打破提成制,試水公司化管理模式可謂廣義大數據思維;整理市場、業務、培訓、文本等資料庫可謂狹義大數據思維。
  • 英語思維:母語模式英語閱讀
    ,從母語思維入手,基於最基礎的、貼近兒童理解水平的科學模式,帶你進入全新的英語學習天地。15歲至少學過英語三年、已經具備800左右詞彙量的兒童詞彙量不夠1500,通過學習這門課可以實現沒有英文基礎的不適合具體參考示例:上圖短文少於10個不認識的單詞,能夠開始猜:說的什麼事兒、關於什麼的、怎麼了,大概齊,就可以聽課了不依賴查字典,而是依靠五通路,自己猜出來,才是活的,母語模式的問題
  • 【研究方法】國際關係中的網絡分析 | 國政學人 第334期
    【作者】Emilie Hafner-Burton,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國際法、人權、社會網絡分析、經濟制裁等。Miles Kahler , 華盛頓特區外交關係委員會全球治理高級研究員,美國大學國際服務學院特聘教授,曾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全球政策與戰略學院太平洋國際關係教授、政治學特聘教授。
  • 信息設計:一些視覺思維應用的學習資源
    Graphic Facilitation方面的泰鬥 David Sibbert網站>>http://www.grove.com/所謂視覺思維就是運用我們先天的觀察力-包括肉眼和「內心的眼睛」來發現那些平時意想不到的想法和創意,並且以一種簡單易懂的方法表達出來。
  • 趣味數學思維:分數、小數的簡便運算【二】(下)——繪說小明星(徐弈銘、王瀚宇)
    談到數學,言必及思維似乎成了一種定勢。這也不難理解,因為前蘇聯教育家加裡寧的名言:「數學是訓練思維的體操」早已為人們熟知並逐漸深入人心。長期以來,「數學思維問題是數學教育的核心問題」一直佔有主導地位,前蘇聯數學教育家斯託利亞在其成名作《數學教育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一書中早就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
  • 澳洲華裔科學家研究:PM1不但誘發孕婦早產,還會對新生兒造成不可估量的健康問題!
    當人們都在關注PM2.5和PM10的影響時,殊不知還有更小的微小顆粒PM1也會給人們健康帶來巨大影響。近日,澳洲媒體報導就指出:澳洲華裔科學家研究發現,燃煤或尾氣排放導致的空氣汙染微粒PM1,可能會增加孕婦早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