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冬天,總有宅在家,
不想出門的時候,
但是又想吃熱騰騰的火鍋,
怎麼辦?
近兩年,一款只要你想,
就可以隨時隨地吃起來!
可不插電、不用火,
一杯冷水即可吃火鍋的,
「自熱火鍋」成了新寵。
↓↓↓
可是吃貨們,
小編前幾天逛微博,
一則關於「自熱小火鍋」新聞。
讓這款美食也火了。
小火鍋熱出來的新聞
留學生吃自熱方便火鍋,導致所在的美國學校內的一氧化碳警報器被觸發,自熱火鍋的發熱包讓房間內的一氧化碳含量陡增,消防員稱:「18年來從未見過這麼高的檢測值。」
四川成都小夥子,在家吃「方便火鍋」家裡1cm厚度的玻璃桌,愣是被高溫炸碎了…桌角玻璃碎裂不說,還差點砸到自己的腳!
這些新聞一出,也引起了不少安吉人對「自熱火鍋」安全性的關注:
@市民A:加熱過程中,如果要燒開的話,熱量肯定很高,擔心燙手、爆炸…
@市民B:還蠻方便的,可能有時候會燙到自己.
@市民C:一開始加熱包是扁的,水一加進去它就鼓起來了,還有聲音。我覺得有點恐怖,我怕它爆炸,就像石灰裡倒水一樣……
在某購物網站上,小編看到,「自熱火鍋」的種類非常多,有全素的,也有葷素搭配的,味道以麻辣為主,且銷量還都不少。那麼,在咱們安吉,有沒有「自熱火鍋」的身影呢?經過一番走訪,記者在某超市發現了一款「自熱米飯」,其原理應該與「自熱火鍋」相似。隨後,小編在一家食品店內找到了「自熱火鍋」。
@店主:天冷的時候賣的有點多,每天一二十盒也有的,少的時候每天也有幾盒,基本上都是小姑娘買的.
隨後,小編買回了一份「自熱火鍋」,打開包裝,找到了內部的發熱包,將其撕開,加入涼水,很快,加熱包開始膨脹,散發熱氣,並伴有輕微的「嗞嗞」聲,包裝殼摸上去非常燙手。
大約15分鐘後,一份火鍋就完成了。而此時的發熱包,已經完全膨脹,小編打開查看,裡面全是灰色粉末。
除了氧化鈣跟水反應之外,發熱包裡還有很多成分,以提高它的產熱效率。比如像硅藻土、鐵粉、鋁粉、焦炭粉、活性炭等等材料都有。正因為有如此多的物質同時發生反應,使得「自熱火鍋」在使用過程中有了些安全隱患。
使用時將透氣孔堵住,導致外殼迅速膨脹,險些爆炸
加熱包加入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中,水瓶迅速膨脹擴大,底部噴出高壓蒸汽。
怎樣安全吃火鍋呢?
注意一:往發熱包上只能加冷水,不能加熱水。加熱水可能會導致水劇烈沸騰,引發危險。
注意二:加熱時,包裝底部溫度極高,不能放在玻璃(茶几、桌面等)上,以防玻璃碎裂或者在桌面留下印記。
注意三:自熱火鍋不能放入微波爐、烤箱加熱。
注意四:加熱完成後,揭蓋要當心,以免被蒸汽燙到手。
如何正確選擇食用?
當我們在選購自熱產品時,要注意觀察包裝外殼是否有QS標誌。
自熱火鍋的塑料包裝是否使用的是PP5材質,要是沒這標識,安全起見,勸你還是別吃了……
千挑萬選買好了之後,一定要仔細閱讀書明說明書來使用發熱包,檢查加熱包的包裝袋有破損,還要檢查出氣孔是否處於打開狀態。
溫馨提示「自熱食品」屬於航空危險品,在乘坐飛機時,千萬不要攜帶或託運它哦~
自熱小火鍋
你買還是不買呢?
完整視頻戳這裡↓↓↓
(視頻時長4′33″,建議在WiFi下打開)
編輯|海霞
記者|王科
部門資料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