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逸過程中致人死亡,構成故意殺人罪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2021-02-26 田陽大小事

如果王某在此次交通事故中自始至終只有過失,那麼他就只構成交通肇事罪;但是,如果他在一次肇事中存在故意和過失兩種狀態,則有可能構成兩種犯罪。我們可以將王某的肇事行為分兩個階段來解讀:一是過失撞人的行為;二是撞人後逃逸的行為。他加速行駛,尤其是在被攔截後仍然沒有停車的做法,表明其對被撞人員的生死持放任態度,是一種故意;如果王某自始至終不知道車下帶人而只是為逃避責任而逃逸,那麼他只應該構成交通肇事罪。

王某的行為十分惡劣,造成的後果十分嚴重,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和良心的無盡譴責。故意殺人罪的構成要件有以下幾方面:

(1)故意殺人罪的客體要件。故意殺人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生命權。法律上的生命是指能夠獨立呼吸並能進行新陳代謝的活的有機體,是人賴以存在的前提。

(2)故意殺人罪的客觀要件。首先,必須有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作為、不作為均可構成。以不作為行為實施的殺人罪,只有那些對防止他人死亡結果發生負有特定義務的人才能構成。殺人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藉助一定的兇器,比如刀槍棍棒、磚頭瓦塊、車輛等,也可以是徒手殺人。

其次,剝奪他人生命的行為必須是非法的,即違反了國家的法律。執行死刑、正當防衛均不構成故意殺人罪。經受害人同意而剝奪其生命的行為,也構成故意殺人罪。

(3)故意殺人罪的主體要件。故意殺人罪的主體是一般主休。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4)故意殺人罪的主觀要件。故意殺人罪在主觀上須有非法剝奪他人生命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

直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間接故意,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於危害結果的發生,雖然沒有希望、積吸地追求,但也沒有阻止、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同意它的發生。

故意殺人罪與過失犯罪的區別主要在於行為人主觀方面不同,前者以故意為其心理主觀狀態;後者為過失。故意殺人罪是對死亡的結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態度;過失致人死亡罪則對結果的發生持否定的態度。交通肇事犯罪雖然可能導致受害人的死亡,但肇事者並不希望死亡結果的發生;而以駕駛車輛為手段實施的故意殺人犯罪,其主觀上則存有故意,並不反討死亡結果的發生。

相關焦點

  • 肇事逃逸?跟你講講,到底值不值!
    在一些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機可能只承擔次要責任甚至是無責任,但如果因為逃逸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肇事司機就要承擔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第二,自己承擔賠償費用。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記12分,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 這個姘夫構成殺人罪嗎
    昨日鳳凰網刊出一則新聞,標題為《女司機遭兩姘夫碎屍姘夫用分屍菜刀做飯請客》。文某回絕了錢某的邀請,但是同意了魏某。文某來到魏某的出租屋。錢某強行要和文某「玩」一下,遭到文某極力反抗。錢某惱羞成怒,掐住文某的脖子,並用剪刀往文某身上猛刺。而目睹此過程的魏某,冷靜地在一旁看電視,既未制止,也未報警。文某死後,錢某、魏某二人一起用菜刀「處理」了屍體。目前,錢某、魏某等人因涉嫌故意殺人罪已被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審查中。
  • 故意傷害致死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分
    故意傷害致死與過失致人死亡罪的區分是司法實踐中經常遇到但又爭議較大的問題。二者在客觀上都造成了被害人死亡的結果,主觀上對死亡結果均出於過失。區分二者的關鍵在於行為人主觀上有無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故意傷害致死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有傷害他人身體健康的故意,過失造成的死亡結果,則是故意傷害罪的加重情節。
  • 綏中貝利達交通崗發生車禍,肇事司機逃逸,1人當場死亡
    ;交通運輸肇事後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由此可知,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注意:1、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定:「當事人逃逸或者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使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應當負全部責任。」
  • 故意傷害還是過失致人死亡? 一樁刑事案件引發的思考
    本案關鍵點在於定性問題,即犯罪嫌疑人構成的是故意傷害罪還是過失致人死亡罪?首先故意犯罪成立不僅要求有故意行為存在,行為人還要對行為的危害後果有認知或預見(結果加重犯則要對加重結果有所認知或預見),並且希望或者放任該結果發生。本案中,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素不相識排除預謀的可能性,整個犯罪行為的發生系被害人出言不遜並在雙方爭吵過程中出手毆打犯罪嫌疑人崔某在先。
  • 又有車毀人亡,血灑夏城路與廣電路斑馬線,肇事車主逃逸1小時後被拘
    在一些肇事逃逸交通事故中,肇事司機可能只承擔次要責任甚至是無責任,但如果因為逃逸導致交通事故責任無法認定的,肇事司機就要承擔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根據《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機動車駕駛人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記12分,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
  • 【饒平事】饒平劉某煥酒駕致人死亡 棄車逃逸,警方快速偵破,嫌疑人已自首!
    2020年10月03日0時13分,XXX駕駛粵UT***9號小型轎車沿324國道從詔安縣往饒平縣方向行駛至饒平縣黃岡鎮碧春路段,與借道橫過公路由陳某爍駕駛的粵U3***6號二輪摩託車發生碰撞,造成陳某爍經送饒平縣人民醫院搶救無效死亡和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肇事後,XXX棄車逃逸。
  • 甘肅「白銀殺人案」被告人高承勇被判死刑 涉及四項罪名致11名女性被害人死亡
    、強姦、搶劫及侮辱屍體犯罪,共致11名女性被害人死亡。公訴機關認為,被告人高承勇故意非法剝奪他人生命,以暴力手段強姦婦女、劫取財物,侮辱及故意毀壞屍體,其行為觸犯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應當以故意殺人罪、強姦罪、搶劫罪及侮辱屍體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 女子兩次被強姦,第三次生殖器上塗毒,致性侵男子死亡是否構成犯罪?
    後秦某第3次實施性侵犯後,秦某毒發死亡。針對秦某的死亡,如何判定李某的行為呢?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正當防衛?或者其他?我們來討論下。若李某第三次在生殖器上塗毒,然後故意勾引秦某,導致秦某被毒死。那麼李某明知秦某和自己性交就必然會死亡,而積極追求這一結果的發生,屬於典型的直接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
  • 女子兩次被強姦,第三次在自己生殖器上塗毒,致性侵男子死亡是否構成犯罪?
    後秦某第3次實施性侵犯後,秦某毒發死亡。針對秦某的死亡,如何判定李某的行為呢?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正當防衛?或者其他?我們來討論下。若李某第三次在生殖器上塗毒,然後故意勾引秦某,導致秦某被毒死。那麼李某明知秦某和自己性交就必然會死亡,而積極追求這一結果的發生,屬於典型的直接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
  • 角美人注意,今後再做這種事,最高可按故意殺人罪論處
    故意從高空拋棄物品,尚未造成嚴重後果,但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處罰。為傷害、殺害特定人員實施上述行為的,依照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定罪處罰。
  • 女子兩次被強姦,第三次生殖器上塗毒,致性侵男子死亡是否構成犯罪?|中國大案紀實
    針對秦某的死亡,如何判定李某的行為呢?是否構成故意殺人罪?還是正當防衛?或者其他?我們來討論下。若李某第三次在生殖器上塗毒,然後故意勾引秦某,導致秦某被毒死。那麼李某明知秦某和自己性交就必然會死亡,而積極追求這一結果的發生,屬於典型的直接故意殺人,構成故意殺人罪。若李某如果事先給予警告,警告對方自己的生殖器已經塗了劇毒,一旦性交就會死亡,如果秦某不信仍執意強姦,那麼李某顯然屬處於防衛目的的正當防衛行為,不構成犯罪。
  • 2018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如何賠償?最新車禍死亡賠償標準
    三、2018發生交通事故死亡如何判刑  第一條、從事交通運輸人員或者非交通運輸人員,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責任的基礎上,對於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 男子假裝跳河自殺,女友施救時反被拖至深水區溺亡,涉嫌故意殺人?法院判了!
    ▲嫌疑人在指認將女友拖曳至深水區致其溺水死亡的作案水域。  事發後,李某因涉嫌故意殺人很快被警方刑事拘留。但是當案件進入起訴、審判程序時,李某是否承擔刑事責任?是涉嫌過失致人死亡還是故意殺人罪名也成為爭論焦點。
  • 襲擊中學生致9人死亡:4·27故意殺人案一審宣判!
    文後附:案情回放     4月27日18時10分許,放學時分,在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第三中學校門外巷道,趙澤偉持匕首行兇,導致9人死亡
  • 快遞員被投訴,持刀砍人獲刑三年!
    某日,司某事先準備好一把菜刀,司某找到王某隻詢問了王某一句「是你嗎」,王某回答「是我」之後,在雙方沒有任何進一步交流的情況下,司某就拿出菜刀向王某的頭部、頸部以及身體中較為致命的部位進行揮砍,王某立即逃跑,司某持刀一路追砍,造成王某頭頸部多處受傷,經鑑定王某構成輕傷二級。
  • 一男子酒駕交通肇事逃逸、找人頂包還妨害作證,結果悲劇了!
    2015年11月11日凌晨2時30分許,馬五蘇麼乃酒後駕駛小型普通客車(車載楊建軍),與張某禮駕駛的普通二輪摩託車(車載被害人張某達)發生碰撞,致張某禮、張某達受傷,馬五蘇麼乃駕車逃離現場,張某達經搶救無效死亡。經鑑定,張某達系因本次交通事故致重度顱腦損傷,中樞性呼吸循環衰竭死亡;張某禮所受損傷為輕傷二級。
  • 陳建利故意殺人案二審開庭
    2019年5月9日14時,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在濟南市萊蕪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公開開庭審理了上訴人陳建利故意殺人一案。
  • 無證駕駛+肇事逃逸!臨沂王某,剛滿18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條第三項規定:造成交通事故後逃逸,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處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罰款,可以並處15日以下拘留。《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肇事後逃逸或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張建故意殺人再審案公開宣判
    11月21日,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原審被告人張建故意殺人再審一案進行了公開宣判,判決撤銷原審判決對張建犯故意殺人罪的量刑部分,改判張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被告人張建故意殺人一案,遼寧省瀋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原審判決認定張建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剝奪政治權利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