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用筷,學會筷子禮儀對大家的影響是一生的。
1.筷子是成雙成對出現的,
擺放時將它們擺放整齊。
2.用筷子夾菜時,不要「舉筷不定」,
不可用筷子做手勢,指來划去。
3.擺放筷子的位置要適中,
不可以握的過高或過低。
全民抗疫中,我們提倡大家是用公筷公勺,讓公筷公勺成為一種文明新風。
小朋友,你們知道什麼是公筷公勺嗎?
老師,我知道!公筷公勺就是去飯店夾菜時,大家一起用的一雙筷子勺子。
老師老師!公筷公勺用好了還要放在桌子上,
不可以夾自己碗裡吃過的菜。
孩子們通過看圖片聽故事更形象地認識了公筷公勺,我們還在家長群發起倡議,家長們積極配合,在群裡打卡,正式啟用公筷公勺。
一雙雙筷子,不僅僅是飲食餐具,更承載了啟迪、傳承、睦鄰、守望的感恩。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明白「一雙筷子的含義」。
「奶奶,以前都是你給我夾菜,今天我要給你夾一夾菜。」
「爸爸,您辛苦啦!給我少了這麼多好吃的,我夾一個菜給你吃!」
濃濃的愛在細細的筷子間傳遞,孩子們用最簡單的方式表達了對常備的尊敬,對家人的愛,這樣的優良傳統會一直傳遞下去。
生活即課程:教師要鼓勵孩子在生活中學會觀察與探索,讓他們與生活中的人、事、物聯繫在一起,從而獲得知識,與人交流,合作、分享等等。
興趣即動力:為孩子創設一切有利的環境和材料,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孩子獲取經驗的需要。
放手即獲得:教師在活動中應給孩子提供更多的機會和空間去探索、操作、實踐。
《向「筷」樂出發》的班本課程即將進入尾聲,我們對筷子的外形、種類、樣式、禮儀、使用技巧、玩法有了比較詳盡的了解,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在不斷生成問題、解決問題,而我們則與他們共同參與,並通過不斷地適時地提供材料、變化空間、全心全意關注孩子們的表現。我們結束的只是班本的活動,這有趣「筷」樂的主題會一直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