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機、大哥大、小人書……
這些曾經貫穿生活的舊物
大家還保留著哪些?
廣州天河一家交換商店
最近在網上走紅
不少對交換商品感興趣的人
前來交換物品
在體育西路育蕾二街的
「幸福交換商店」
或許你能找到
可遇不可求的「歷史寶藏」
【南都N視頻】南都記者 張靜 實習生 李浩棽 許一敖八年老店品目繁多,老闆是專業的
經過八年的交換經營,店內鱗次櫛比的貨架上放置著五花八門的物品,這些都是顧客們拿來交換的物品。這裡不僅有舊物,還有水晶、蜜蠟、化石等天然產物和手辦、手機掛飾等的現代產品。
老闆張能不僅需要整理清洗一下別人拿來交換的物品,對於一些損壞的物品,還要去對它進行一些修復,部分首飾甚至需要重新的設計和編排。張能為此學會了物品鑑定,還考取了珠寶鑑定師的證書,「因為我覺得只有更專業,這樣才能給別人拿來的物品給出一個更合理的價格」。「閒置不用的東西能夠重新去利用就可以避免一種浪費」,這是商店老闆張能對於以物換物理念的理解。顧客與店家可以用最古老的交換方式,可以帶著自己的物品,給老闆進行估價,然後以在貨架上選取等值的物品,也可以補差價,最終完成交易。每個物品的主人來這兒都願意和老闆張能說道說道物品背後的故事。張能印象最深刻的是今年六月份拿來交換的金手串。這是一件情侶交換的信物,這對情侶也是幸福交換商店的老顧客。以前兩人經常來店裡交換物品,都是一起過來。「突然間他就拿之前所有的東西過來要換掉,」老闆回憶道,「後來才知道他們分手了,或許是不忍看著這些帶著傷感回憶的物品,就拿來交換了。」還有一位曾經於地質局工作的老先生,家裡藏有許多石頭化石。去年年中知道了幸福交換商店,就把經常把部分物品進行交換,張能還數次去過老先生家,幫忙整理這些東西。「一進門就看到就滿屋子都是石頭,各種各樣的石頭。」張能說。不僅是這家店的物品飽含故事,連這家店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故事。張能2012年5月開店,遇見了幸福交換店的第一位顧客藍小姐。藍小姐經常來這裡交換東西,慢慢的和張能熟絡了起來。張能晚上經常在店門前擺張桌子,開瓶紅酒就和藍小姐聊起來。兩人一起談天論地,發現志趣意外相投。不久,藍小姐就變成了張太太。疫情後,幸福交換商店在網絡上走紅。除了老顧客,還有許多打卡的人過來。老闆對於走紅感到十分驚喜,「我想多開幾家店,把用物品交換幸福的樸實觀念傳遞下去」。* 南方都市報(nddaily)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