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飯咯,快嘗嘗剛出鍋的餃子香不香!」11月5日中午,山東省濱州市康家堡村孝善食堂內一片熱鬧的景象:七八名志願者在廚房和食堂大廳內忙著擀皮調餡兒,50多位老人聚在一張張方桌前吃著熱氣騰騰的餃子。
孝善食堂內老人們正聚在一起吃水餃
「今天是韭菜豬肉和白菜豬肉餡兒的餃子,平時也是兩菜一湯,有葷有素有粥有湯,每天都不重樣,吃的特別好!自己在家都做不了這麼多花樣,在這裡老夥伴們都吃得很舒心!」談起孝善食堂的夥食,72歲的崔兆玲老人讚不絕口。
崔兆玲告訴記者,自從今年孝善食堂建立後,自己每天中午都到這裡就餐,「孩子們都工作,中午沒法回來和我一起吃飯,沒有食堂之前,我都是每天早上做一點,中午吃早上剩的,湊合一下就算了。自從有了食堂,我每天中午只花一塊五毛錢就能在這裡吃得很好,還有老朋友們一起,邊吃飯邊聊天,吃飯也更香了。這不,才來吃了幾個月,我就胖了好幾斤了!」
志願者們為老人包水餃
老人的一席話令在場的所有人捧腹,濱州市民政局駐村第一書記劉連成也難掩笑意。他說,當下,村裡年輕人很多都進城務工了,老人在家行動不便,吃飯問題日漸突出。為了解決留守老人午餐問題,在濱州市民政局和濱州市福彩中心的幫扶下,村兩委按照「村裡出一點、社會捐一點、個人拿一點」的原則,倡導孝善文化,創辦了村黨員幹部帶頭義務參與、老年志願者參與服務的互助型養老模式,建立了孝善食堂。
「我們對村裡70歲以上的老年人按照每日每餐1.5元的標準收取費用,對80歲以上老人實行就餐免費。同時將五保人員納入了服務範圍,由村集體做好兜底保障。」劉連成介紹,為了倡導孝善文化,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和群眾參與度,今年9月,村裡還探索建立了積分制養老模式,「比如老人或者家屬在食堂做一次義工,就能積1分;為食堂捐獻日用品,就按照相應的市場價積分;積夠一定分數後,我們會給高分者提供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獎勵,例如送一些小禮品,在年底時評選『孝善家庭』等,塑造更溫馨、和諧的養老環境,為老人創造更多的幸福感。」
康家堡村第一書記劉連成接受媒體採訪
據了解,在建立孝善食堂的過程中,濱州市民政局、濱州市福彩中心投入了10萬元福彩公益金。對此,孝善食堂志願者、濱州市福彩中心工作人員趙敬妹認為,建立孝善食堂符合福利彩票「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是能夠惠及民生、造福社會的一件好事。劉連成也表示:「孝善食堂收穫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評,它不但解決了留守老人的吃飯問題,更給予了他們更多精神上的關愛,讓老人吃得放心、舒心的同時,也讓他們的子女能夠安心務工,這對於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著強烈的助推作用。福彩公益的力量將會使更多人受益,從而讓更多正能量在更廣的範圍內傳播。」
(來源: 大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