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戀人群到底是否可以獻血?

2021-02-13 加拿大留學生問吧
加拿大衛生部(Health Canada)於本周一接受了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The Canadian Blood Services)和魁省血庫(Héma-Québec)的提案,宣布將男性同性戀獻血的要求由五年不能有性行為降低為一年。

 
當局作出這項決定不是心血來潮。奧蘭多恐襲事件後,很多男性同性群體發現自己沒辦法獻血救人,更準確的說,他們想去獻血救人,但卻不被允許。
 

「我是一個結婚了7年的男同,這種恐怖事件發生後,我的獻血行為居然不被允許。」 Michael Bach, 加拿大多元文化的CEO憤怒表示很憤怒。

 

 
同性戀獻血的條件之所以這麼嚴苛是有原因的。

1990年至2002年,一名叫弗裡曼(Kyle Freeman)的男同違反政策規定,隱瞞自己與同性性行為的歷史,多次向CBS獻血——這件事後來還引發了一場官司大戰。

而且數據表示,1993年有超過30,000加拿大人受輸血感染C型肝炎(Hepatitis C)或HIV。

於是,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以血液安全和質量為由,繼續實施1977年來的政策,限制男性同性戀人群獻血。


直到2013年,加拿大血液服務中心修改了政策,允許5年內沒有同性性交經驗的男子捐血,並取消男同(有過同性性歷史的)終身禁止捐血的規定。


 


到如今的一年無性行為即可獻血,這項政策也是經歷了不少的波折。不過,當局表示:

 
這項政策有待修改,也許在不久的將來男同獻血無需性行為的時間限制。
不過呢,我們得先做些實驗再多些觀察~
 
嗯...
你開心就好...
 
大家對安省男同一年無性行為即可獻血這項新政策怎麼看呢?



本文為問吧原創專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或抄襲。轉載請聯繫問吧小能手(微信號:BabyWenba)。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熱愛月工交的異性戀可以獻血,同性戀就不行?
    如何跟女票的菊花玩耍自己去琢磨今天的重點是憑什麼你們在菊花玩耍過後可以手拉手愉快的去獻血而作為基佬的我們卻被明令 下面我們聊一聊這條「男男性行為者禁止獻血」的規定到底有多歧視同志群體蛋疼的讓人抓狂首先 回到我國,從前的政策規定無論男同性戀者還是女同性戀者都不可以獻血一竿子打死所有同性戀現在新規定指出
  • 關於男同性戀獻血,各國的規定是這樣的
    阿根廷衛生部長戈蘭(Daniel Gollan )在相關決議籤署儀式上說,男同獻血禁令是片面看法的產物,解除禁令意味著用準確的科學技術替代陳舊的「高危人群」觀念,終結具有歧視性的制度,讓全國血液系統走向安全、關愛和寬容。  為了爭取這項政策改革,阿根廷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LGBT)團體付出了超過15年的努力。
  • 英國放寬男同性戀捐血禁令,男同到底能不能捐血有爭議
    這是自1980年愛滋病肆虐全球時,所衍伸出禁止全球同性戀及雙性戀有捐血行為。 英國衛生部門表示,取消禁令後,希望使捐血行為更具包容性及性別中立,不會再要求捐贈者表明是否和另一位男性發生性關係。 不允許男同性戀捐血在全球是一項很常見的歧視政策。
  • 同性性行為:同性戀的起源到底在哪裡?
    關於同性戀的話題,一直是國內很多人深深不能理解的。其實對於這個話題就跟性一樣,你越是不敢說,就越感到神秘。其實同性戀是一種很正常的性觀念,雖然這種觀念在世界都不被認可,但是不得不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現在我們的周圍,或許你有一天會吃驚的發現,周圍一個朋友很可能就是同性戀。那麼,同性戀的起源到底在哪裡?是因為基因的問題還是什麼問題導致同性戀的產生呢?
  • 一種不恰當的HIV檢測方式:用獻血來證明健康
    大家平常進行檢測的途徑可能不一樣,有的去醫院檢測,有的去疾控中心,有的去公益組織,但有人想通過獻血,間接達到檢測的目的。  檢測HIV是我們一直提倡的!眾所周知,定期檢測可以讓自己掌握身體健康狀況,起到沒病放心,有病及時治療並杜絕傳播的作用,但是我們不提倡通過不適當的方式進行檢測。
  • 關於獻血年齡、獻血間隔期、累計獻血量,你真的了解嗎?
    《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11)7.1項規定「國家提倡獻血年齡為18~55周歲;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周歲。」《獻血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國家提倡十八周歲至五十五周歲的健康公民自願獻血」。
  • 【世界獻血日】獻血後頭暈與心理暗示有關
    許多人以為自己貧血,其實,是否貧血,等測量過血色素、紅血球數目與形態以後才能確定。  我獻血的血液,血站會不會拿去賣掉呢?  這是不可能的。血站不付給獻血者報酬;作為血液本身提供給臨床是免費的。  獻血會影響體力嗎?  人體內的血量約佔體重的8%,一個體重60公斤的人,身上大約有4800毫升的血。換句話說,一次獻血200毫升,只佔全身血量的1/20,而且前面說過獻完血後,可以幫助血液的新陳代謝,通常在短期內便可全部補充回來。所以,只要您能通過獻血前的健康檢查,獻血對身體是絕對沒有損害的。
  • 獻血有新要求!
    《指引》規定,對於曾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者,治癒出院後6個月內暫拒獻血。對每位獻血者進行體溫測量並準確記錄。如獻血者出現體溫≥37.3℃,工作人員應當告知獻血者暫緩獻血,安排其離開徵詢現場,並提醒獻血者及時到指定發熱門診就醫。《指引》要求加強獻血前教育與徵詢。
  • 你需要知道的獻血前的注意事項.
    不知不覺大家已經漸漸換上了厚外套媽媽穿秋褲的叮囑你是否也收到了呢隨著冬天越來越近的步伐
  • 關於完善無償獻血人員獻血證明和統一查詢資料庫的建議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獻血獻愛心的重要性,但通過單位組織的方式前往各區獻血站參加無償獻血仍然是主流,長久以來似乎讓大家慢慢形成了一種慣性思維,感覺自己獻血是為了換取休假和補助。誰也無法坦然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就是無償,沒有任何休假和補助,你還會去獻血嗎?」這就使整個社會獻血主力的行為動機產生一種不良的導向。
  • 獻血前為什麼要認真填寫《獻血登記表》?
    獻血的第一步就是填寫《獻血登記表》,此表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由獻血者如實填寫姓名、年齡、出生日期、身份證號碼、通信地址和聯繫電話等,另一部分由醫務人員填寫,主要內容是獻血者的體檢、檢驗、採血時的記錄。很多獻血者不解地認為:獻血——挽起袖子伸出胳膊就可以獻,幹嗎還要填寫那麼多內容呢?
  • 網友:獻掉一套房的首付-獻血 Rh陰性血型...
    網友趣談獻血經歷:獻掉了一套房的首付  熊貓血的珍貴大都有所耳聞,19樓社區平臺一位網友表示自己獻血直接獻掉了一套房的首付……怎麼回事?  19樓社區平臺網友@風雨孫策爆料:  我的血是熊貓血,今年浙江省血液中心稀有血型辦公室(好像是叫這個名字)至少打了十次電話給我,要我去獻血,說血庫裡我這個血型的血非常緊缺,問我能不能去獻血一下,並且還叮囑我,要我一定要注意身體,萬一我要做手術,血庫裡我這個血型的血是很緊缺的。  啥意思?我獻血歸獻血,萬一我要做手術,依舊沒血?
  • gay同志故事,我是同性戀,我的血有毒嗎?
    gay同志故事,我是同性戀,我的血有毒嗎?
  • 央視大篇幅報導中國同性戀現狀
    」中國最大Gay社交網絡「Blued 2015年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顯示,中國LGBT人群有7000萬,佔總人口的5%左右。北京、廣東、江蘇和山東4個地方的同志用戶最多。1997年,同性戀在中國去罪化;2001之前,同性戀仍被當成一種精神疾病。
  • 網友趣談獻血經歷:獻掉一套房的首付
    我的血是熊貓血,今年浙江省血液中心稀有血型辦公室(好像是叫這個名字)至少打了十次電話給我,要我去獻血,說血庫裡我這個血型的血非常緊缺,問我能不能去獻血一下,並且還叮囑我,要我一定要注意身體,萬一我要做手術,血庫裡我這個血型的血是很緊缺的。啥意思?我獻血歸獻血,萬一我要做手術,依舊沒血?
  • 熱血致英雄,獻血+運動,讓無償獻血跑起來!!
    熱血跑者以自己「運動+獻血」的善舉感染著身邊的人,主動宣傳加入到無償獻血行動中來,倡導人人都做善行者。你呢?是否報名又成功完成3項6·1·4挑戰?希望通過本次活動讓未獻血的人了解加入無償獻血,讓參與過獻血的人持續關注無償獻血,讓不能獻血的人支持宣傳無償獻血。
  • 英國放寬對男男性行為者的獻血限制 固定親密關係者實現平權
    此前的政策禁止在過去三個月內與同性發生過性行為的男性獻血,原因是擔心愛滋病毒的血液傳播。據英國媒體報導,新政策將在2021年生效。對獻血者的評估將以個人為基礎,而不是對社群的全面限制。據報導,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血液和移植部(NHSBT)表示,如果沒有已知的性傳播感染,並且他們沒有在使用抗HIV藥物PreP或PEP,有長期固定親密關係的男男性行為者可以獻血。
  • 獻血注意事項
    2020年10月21日上午,縣衛健局在大廠縣人民醫院組織無償獻血活動,下面我們就無償獻血前後注意事項介紹如下:一、獻血時請攜帶身份證,如有獻血證請一併帶上。二、請獻血者使用黑色水性筆填寫《無償獻血登記表》。
  • 第N次獻血
    去年單位組織獻血,我踴躍報名。可是不巧的很,獻血的那兩天剛好出差,心中便滿是遺憾。從網上搜索到信陽血站的電話,諮詢時對方說,我們每月都會去固始三次,到時候發簡訊給你。昨天收到簡訊說今天下午來,我便早早地來到固始縣城迎賓路路口。大巴車上,空調吹著暖風,「無償獻血,無尚光榮」的字眼格外醒目。讓我沒想到的是,大巴車上坐滿了人,竟然有這麼多人來無償獻血!
  • 路橋「獻血大王」,22年來,他一共獻血248次
    「獻血大王」,他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去幫助那些急需救助的患者,他,叫孫尤江。孫尤江說,剛開始的時候,他都是獻全血,每次獻血車開到博愛醫院的時候,他都會踴躍參與,但是全血一年只能獻兩次,從2005年開始,孫尤江開始捐獻血小板,可以一個月捐獻兩次,主要用於凝血不是很好的人身上,比如白血病人,這樣孫尤江就成了「板板族」(獻成分血的人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