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南街道的趙敬美老家在遼寧省葫蘆島市,今年春節前,她提前一個月就定好了回老家的車票,打算大年三十趕回家中和父母一起過春節。目前全國倡導「就地過年」,她也積極響應號召,打算過好在港城的第一個春節。今天的「留連過年、處處是家鄉」讓我們關注:《東北媳婦港城過年》:
2002年,老家遼寧省葫蘆島市的趙敬美大學畢業後,和丈夫來到連雲港工作,這一待就是將近20年的時間。這些年,趙敬美一直堅持回老家陪父母過年,雖然已經來到港城近20年,他們一家還從來沒有在本地過過年。前幾年趙敬美的孩子高中學業緊張,每年只有過年才能回家和父母團聚幾天,這幾年隨著父母年紀漸老,他們愈發思念遠方的子女,因此趙敬美每年都早早趕回老家。去年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只在家待了三天就趕回港城,今年初,趙敬美提前和丈夫商量好要在家多待幾天,提前一個月他們就買好了車票。然而隨著國家提倡「就地過年」,趙敬美一家也積極響應號召,決定留在本地過個年。雖然這是趙敬美一家在連雲港過的第一個春節,但是她還是決定蒸豆包、醃酸菜、包餃子,以東北特色美食迎接新年的到來。
東北酸菜是東北地區的一種家常特色食物,用大白菜醃製而成。吃過晚飯,趙敬美拿出新買的白菜、玻璃罈子、粗鹽、小米椒,將這些擺放整齊做起了「東北酸菜」。說到醃酸菜,趙敬美打開了話匣子:東北天冷,到了10月秋收過後,氣溫開始下降,地上基本沒有什麼青菜了,有的也是大棚裡的少量蔬菜,價格要貴一些,所以我們都在白菜上市時,多買一些白菜,然後把白菜晾蔫,用清水洗乾淨,用大缸將白菜擺整齊,撒上一層鹽、一層白菜,最後在上面壓上一塊大石頭,一個月左右白菜就發酵好可以吃了。一想到酸菜的味道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在老家,過年前爸爸和媽媽就經常用自家醃製的酸菜給孩子們包餃子吃。
由於連雲港與東北的氣候、醃製容器都有所不同,因此,這十幾年,趙敬美改進了醃製酸菜的方法,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醃製出酸辣可口的酸菜。趙敬美邊說邊把放白菜的玻璃罈子洗乾淨,擦乾,然後抓了一把鹽鋪在罈子底部,將切成絲的白菜鋪了一層進去,再撒上鹽,再鋪上一層白菜,再撒上鹽,等白菜將罈子填滿後放入一些清水,放入小米辣和泡椒,這罈子酸菜就算是完成了。趙敬美:封壇後再過一個星期就可以拿出來吃了,我喜歡用自己醃的酸菜配大骨頭、五花肉燉著吃,油而不膩,鮮香爽口,這是東北人走到哪裡都忘不了的味道。
做完了醃酸菜,趙敬美又和面包起了餃子:我們年夜飯主要就是吃餃子。包餃子要有肉、有菜,取「有財」的諧音。我現在就包起來,放在冰箱冷凍,年三十那天拿出來煮一下就可以了。記得以前在家,爸媽還有姐姐弟弟,我們每個人輪流剁肉餡,今年我們響應「就地過年」的風俗,我和丈夫、孩子一起剁餡,也和在家過年一樣了。
酸菜、餃子,少不了的還有東北過年必吃的小雞燉蘑菇。知道趙敬美一家不能回家過年,姐姐專門從東北寄來了特有的蘑菇,年夜飯的餐桌上,端上一盤小雞燉蘑菇,趙敬美一家也要在港城過好一個特色的東北新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