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即常年在外工作的人不再回老家過年,而是把父母親人們從家鄉接到自己所在的城市過年。
詳細而言,反向過年就是和以往年輕人回家過年相反,由老人提前到子女工作地過年。
坐火車回家?
無奈搶不到火車票;
乘飛機回家?
恐怕得花去一個月的工資。
如此兩難,一些在大中型城市打拼的上班族,便打算反向過年,將父母從老家接到工作地過年。
把父母接到工作地過年,是大城市流行起來的過年「新常態」。很多大城市一臨近春節,往往就「人去樓空」,人際也罕至,車流也銳減。
剛開始還能體會到生活空間陡增的舒適感,然而春節長假並非一兩天就結束,服務行業的工作者大量返鄉帶來的生活不便,也就隨之浮現出來。
大部分人反向過年之後,能夠保證部分人力資源的堅守崗位,這部分勞動力能讓當地居民體驗到春節長假的舒適感。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春節期間的返鄉客,內心大多有著揮之不去的鄉愁情結。
拜年、祭祖、訪友等系列活動可能都要在春節期間完成,反向過年似乎就沒對到節點上來。
對於這種情況,也可以用「反向」的方式來進行,只不過需要錯峰出行的舉措來落實。
在中國民間流行的「三六九,往外走」的觀念之外,也有很多人是在這個時間點往家趕。
這種相對而行的錯峰,不僅能夠很大程度上紓解歸鄉的資源焦慮,也能更大程度上釋放出運力的雙向潛能。
圖:來自pixabay,基於CC0協議,可商用
文:來自百度百科
排版:Dan
提示:文字與圖片請根據自己需要修改
反向過年,對於個人來說,還有以下優勢:
既避開春運高峰,避免返鄉奔波之苦;
還能團圓過年,並在假期享受更好的旅遊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