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愛相隨 | 抗擊疫情 就地過年 溫暖就在身邊!

2021-02-20 四川郵政

春節將至,年味漸濃,在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多地發出「非必要不返鄉,就地過年」的倡議。

1月5日,一輛輛郵車滿載著「溫暖回家路 異鄉也是情」禮包開往駐外達州農民工中心,這標誌著2021年達州市郵政分公司「溫暖回家路 異鄉也是情 關愛農民工」項目正式啟動。

本次活動是由達州市總工會、達州市人社局主辦,達州市郵政分公司承辦的大型關愛達州籍返鄉和未返鄉農民工活動。受疫情防控要求的影響,今年溫暖回家路啟動儀式改為線上進行,各參與活動的愛心單位通過錄製視頻線上向外出農民工表達新春的問候。

活動統一製作了新春慰問禮包,編印了《2021年家在達州便民手冊》,除了在各汽車站和郵政營業網點等返鄉農民工服務站(點)向返鄉農民工進行發放外,同時依託駐外辦事機構、農民工工作站、商會等機構,通過走訪慰問、發放新春禮包等多種形式,對未返鄉農民工宣傳防疫知識,鼓勵他們在務工地安心過年。

活動中,利用郵政營業網點遍布城鄉的優勢,在全市範圍內設立了返鄉人員服務點155個,結合金融業務客戶維護工作,為返鄉農民工提供就業招聘、法律維權、健康關愛、知識培訓等服務;在網點開展就業小型招聘會,向返鄉農民工朋友推送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年後就業;邀請合作醫院,在網點設置健康監測點,提供測量血壓等健康服務,開展疫情防控和健康知識培訓、講座等活動,並為不回家的農民工家人開展視頻聯線,暖心的服務獲得眾多客戶的點讚。

為進一步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全市通過郵亭、閱報欄、包裹櫃和微信朋友圈廣告等對活動進行了宣傳,同時製作了短視頻,通過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進行宣傳。

各縣(市、區)分公司陸續啟動「溫暖回家路 異鄉也是情 關愛農民工」項目,結合郵政網點服務點的設置,開展禮包贈送、線上招聘會、有獎知識競答、「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等活動,讓達州籍返鄉人員和在達州未返鄉農民工感受到達州郵政的暖心關懷和貼心服務。

作者 | 周霞

責編 | 陳惠玲

感謝關注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四川省分公司官微

相關焦點

  • 【免費寄】就地過年,把「愛」郵回家
    疫情能阻擋回家的路,卻阻擋不了對家人的牽掛;只要人情味在,年味就不會減。即日起,常熟市文明辦、常熟市總工會、常熟市郵政公司聯合推出「工會送溫暖、文明『郵』我寄」活動,「雙重福利」讓「就地過年」更加暖心。
  • 倉山:就地過年,溫暖不缺席!
    春節將至,回家過年是中國人心中抹不去的情結,但當下疫情嚴峻複雜,就地過年,是為了更好的團圓。所謂「回家回家」,有人氣兒,有溫度才是「家」。
  • 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 | 心中有愛,在哪都是年!
    除夕上午,蔡昕和另一位就地過年的員工一起來到公司貼春聯。  今年40歲的蔡昕是江蘇宜興人,來到合肥已經整整20年。雖然外出工作多年,但年近七旬的父母還在江蘇老家,所以每年都要回家過年。今年是個例外,為了響應就地過年號召,他和家人溝通後,決定和妻子孩子留在合肥過年。  「每年都會帶著孩子回家三四次,寒、暑假和其他節假日等無一例外。」
  •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
    《石路花語》/歌詞/葉可:《就地過年》就地過年
  • 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春節期間的那些暖心事兒
    →加微信號:Anger-me(長按可複製)廣告、商務合作可聯繫tel:15593406610(慶陽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記者:何金濤)今年春節期間,我市推出一系列暖心措施和「春節禮包」,讓廣大市民群眾度過了一個溫暖祥和的節日。為了響應疫情防控就地過年的號召,今年春節,我市很多外出務工人員沒能回家,部分留守老人和兒童生活出現困難。
  • 響應號召就地過年 有一種年味兒叫「堅守」
    這是個特殊的春節,因為疫情防控,「就地過年」成為倡議;這是個溫暖的春節,因為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響應號召、留在沙田過年的
  • 【就地過年 暖在身邊】防控疫情措施有溫度 讓在嘉外國友人備感安心
    許多在嘉蔭工作生活的外國友人們也和廣大嘉蔭人民一道積極應對、抗擊疫情。我縣周密的安排,高效的執行,針對疫情防控推出的各項切實舉措讓外國友人對生活環境備感安心。作為嘉蔭的一分子,他們對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充滿信心。
  • 開展小活動 愛心節日餐 設立保勤獎 我礦多舉措溫暖就地過年員工心
    進入2月份以來,我礦採取舉辦多項趣味活動、準備免費愛心餐、設立春節保勤獎等舉措,溫暖因疫情影響無法回家過年的外地員工的心,讓他們在企業過一個歡樂祥和年。我礦有1/4的員工來自河北、四川等省份。每年春節,回家過年成為每個在外奔波人們的最美心願。然而,受疫情影響,今年很多人將無法回家與家人團聚,就地過年成為了牛年春節的新「時尚」。
  • 就地過年 別樣溫暖 —音樂與舞蹈學院師生為留菏過年農民工送溫暖
    新春來臨之際,為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充分發揮文藝輕騎兵的帶頭作用,2月7日上午,音樂與舞蹈學院聯合菏澤市體育舞蹈協會走進雲翔-北方明珠項目部,為積極配合疫情防控、「就地過年」的外地農民工工友代表們舉辦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新春聯歡會。
  • 黃山兆能實業暖心舉措鼓勵外地員工就地過年
    今年更是因為受疫情影響,杜勇江已經將家人接到了身邊,準備就在黃山過年。黃山兆能實業有限公司員工  杜勇江:工廠為我們不回家的員工準備在過年期間進行小範圍的聚餐,讓我們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同時廠裡為了鼓勵我們不回家過年也給我們一些經濟上的補償。
  • 就地過年,你和誰一起過?
    「今年我就……不回來了……吧……」糾結了許久你是否也如這般終於還是告知了父母這個決定選擇就地過年團圓是每個家庭的期望但這個春節成千上萬人努力把他鄉做吾鄉只為把疫情防控得更好農曆臘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小年一到這年就算來了就地過年,你怎麼過?
  • 「就地過年」要宣傳好,更要保障好!
    當前,國內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已有29個省區市倡議「就地過年」。過年要不要回家,引發無數「打工人」熱議。春節對中國人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在外工作的「打工人」想回家,留守的老人孩子想團圓,突然倡議「就地過年」,一時難以接受可以理解。但形勢嚴峻,減少人員流動就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就地過年」已是一種現實需要。疫情當前,我們要顧好小家,也要顧全大局。
  • 就地過年,安香鄉推出暖心措施
    我們知道,也許您已買好了回家的車票;我們知道,也許您已備好了給雙親、妻兒的禮物;我們知道,也許您已憧憬好了親人重逢的溫馨場面;我們更知道,也許您已攢足了一肚子跟他(她)說的心裡話……但今年形勢不同,疫情正在反撲。任何一點疏忽大意,都有可能讓全鄉兩萬多人的堅守功虧一簣,甚至出現不堪設想的後果。咱們安香鄉地理位置特殊,緊鄰著仍為高風險區的新樂市。
  • 就地過年 | 豪邁集團為外地員工提供暖心政策
    但今年受疫情的影響,我市提倡「就地過年」,呼籲人們留在工作地過年,減少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不少外來務工人員較多的企業都想了不少補貼措施,把人留住,就地過年。豪邁集團就是其中之一。劉妍茹,山西臨汾人,95後的她畢業後就應聘來到豪邁集團上班。今年春節,她決定響應政府和單位「就地過年」的號召,留在高密。
  • 就地過年是強制性措施嗎?官方回應來了
    務工人員如何就地過個好年?·人社部將指導各地組織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集體過年活動,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力爭以暖心舉措,讓務工人員安心過年。·要保障就地過年農民工基本生活和工資休假權益,春節期間安排工作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政策的落實補貼力度,指導用人單位穩定勞動關係,不裁員、少裁員,力爭以政策促進企業以崗留工、以薪留工。
  • 堅守崗位 就地過年 ——渭河發電出臺暖心舉措保障職工就地過年
    春節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今年,在疫情防控仍較為嚴峻的背景下,政府、集團、秦龍、公司黨委先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作為奮戰在能源供應一線的渭電職工,今年更要責無旁貸響應號召,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助力春節防疫大局。      在輔控中心化學除鹽崗位,今年剛參加工作的大男孩徐昂正在巡檢設備。
  • 【防疫山歌第五彈】坐車人多冒風險 就地過年保安全
    【防疫山歌第五彈】坐車人多冒風險 就地過年保安全 2021-01-16 12: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元豐輪胎留廠員工就地過年溫暖瞬間
    疫情防控形勢仍不樂觀,各級政府提倡外地員工就地過年。公司外地員工,雖然也懷著回家的憧憬,但他們響應政府和公司號召,決定留在公司過春節。董事長李巖給在公司過年的員工和值班員工拜年,向他們致以親切慰問和新春祝福。雖未能和家人在一起,元豐輪胎留廠員工一樣地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一樣地浸潤著家的溫馨。就地過年的員工紛紛表示,與世界500強企業攜手建設供應鏈合作基地,給元豐輪胎注入了強勁的發展動力,他們的信心和幹勁也更足了。
  • 時報時評丨就地過年,更要安心過年
    但今年的春運,註定與往年不一樣,不僅不會如往年那般擁擠,就地過年與回家過年也會出現大不一樣的景象。  從北京地區的情況看,據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數據顯示,受到疫情防控倡導市民群眾在京過年、非必要不出京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年春運期間鐵路進出京客運量預計將大幅下調至1000萬人次,較2020年下降38%,較2019年下降67%。全國的情形預計也會大同小異。
  • 就地過年 昆明花商有盼頭
    做花盆栽培植物零售生意的河南花商寧阿姨告訴記者:「今年不回老家了,就在昆明就地過年。昆明這邊整體比較安全,氣候條件也挺好,回家還要做核酸檢測,留在昆明也是響應政府號召。」寧阿姨(右)向顧客介紹盆景。(趙歡 攝)去年新冠疫情暴發時候,花農、花商等許多從事鮮花生產交易人員措手不及,生產節奏和銷售情況都受到不同程度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