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過年」要宣傳好,更要保障好!

2021-02-15 新華網

適逢寒冷冬季,適宜病毒傳播。當前,國內出現多點零星散發病例甚至局部聚集性疫情,已有29個省區市倡議「就地過年」。過年要不要回家,引發無數「打工人」熱議。


春節對中國人的重要性無需贅言。在外工作的「打工人」想回家,留守的老人孩子想團圓,突然倡議「就地過年」,一時難以接受可以理解。但形勢嚴峻,減少人員流動就能降低疫情傳播風險,「就地過年」已是一種現實需要。疫情當前,我們要顧好小家,也要顧全大局。畢竟,平安才能過好年!

為了讓更多人選擇留下,已經有地方拿出真金白銀,給留在當地過年的「打工人」發紅包,給留守的困難群眾發放補助補貼,網友直呼「暖心」。「就地過年」不是小事,如何讓不能回家過年的人感受到家的溫暖?留守的老人、孩子怎麼辦?節後休假探親能不能安排?想讓人留下來,還需要各地各級政府、企事業單位細細謀劃、系統規劃。宣傳好「就地過年」很重要,但保障好「就地過年」更加重要!

客觀地說,和新冠病毒戰鬥了一段時間,中國人民有經驗有手段。「就地過年」是倡議非強制。對於個人來說,無論是回家過年,還是「就地過年」,都要提高防疫意識,做好自身防護,過年也要少聚集。

更多新聞

娃們,真長大了!

來源:新華網

策劃:劉洪 

監製:牟彥秋 黃林昊

作者:趙剛

設計:查如倩

編輯:趙冰 

校對:張玲琳 貴婷

平安才能過好年!

相關焦點

  • 全國超25個省份倡導「就地過年」,異鄉過年更要照顧好自己
    現在特殊情況還沒有結束,全國更是超25個省份倡導務工人員「就地過年」,鼓勵微信、電話拜年,非必要不返鄉。在各地,這個春節,減少出行、原地過年被反覆強調。 尤其是對於一些勞動力輸入較集中的地區,「就地過年」無疑減少了巨大的人員流動,不僅讓自己的健康安全得到最佳保障,也讓家人、社會的健康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護。
  • 時報時評丨就地過年,更要安心過年
    一個總體的現象就是人員流動規模會大幅降低,異地過年、就地過年、本地過年等各種情形較往年更為突出。  過年,對中國人而言,是一份期待、是一份濃濃的親情、更是中國最典型的一種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平安健康地過一個團圓祥和年是每個家庭的期望,但今年許多家庭的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可能不得不分開過年,因為疫情,大家只能舉杯遙祝平安健康快樂。疫情當前,安全最重要;疫情當前,就地過年被全國各地所倡導。
  • 發改委通知:就地過年要保障旅遊產品供給,做旅遊的哭了!
    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要保障旅遊產品的供給。聽到這個消息,做旅遊的哭了!不少旅遊從業者表示,這個通知看上去是個好消息,但說實話,跟做旅遊的關係並不大,對旅行社目前的困境幫助也不大。就地過年要保障旅遊產品供給1月27日,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了《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
  • 堅守崗位 就地過年 ——渭河發電出臺暖心舉措保障職工就地過年
    春節回家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但今年,在疫情防控仍較為嚴峻的背景下,政府、集團、秦龍、公司黨委先後發出「春節期間非必要不返鄉」的倡議,作為奮戰在能源供應一線的渭電職工,今年更要責無旁貸響應號召,堅守崗位,用實際行動助力春節防疫大局。      在輔控中心化學除鹽崗位,今年剛參加工作的大男孩徐昂正在巡檢設備。
  • 陳文華:就地過年 安心更暖心
    就地過年就是為了更好的團圓,為積極響應「就地過年,非必要不返鄉」倡議,在泰來大滿包裝有限公司工作的陳文華選擇就地過年,把家安在公司,把心留在崗位上。  正在忙著檢修的人叫陳文華,是湖南懷化漵浦縣人,今年53歲的他已經在外工作20多個年頭了,2019年,他服從公司安排,從深圳總部調入泰來大滿包裝有限公司做技術員。
  • 就地過年,安香鄉推出暖心措施
    我們知道,也許您已買好了回家的車票;我們知道,也許您已備好了給雙親、妻兒的禮物;我們知道,也許您已憧憬好了親人重逢的溫馨場面;我們更知道,也許您已攢足了一肚子跟他(她)說的心裡話……但今年形勢不同,疫情正在反撲。任何一點疏忽大意,都有可能讓全鄉兩萬多人的堅守功虧一簣,甚至出現不堪設想的後果。咱們安香鄉地理位置特殊,緊鄰著仍為高風險區的新樂市。
  • 保障群眾就地過年,黃陂快遞公司春節不打烊
    如今疫情防控之下,各地呼籲外地務工人員留在當地過年
  • 建設者就地過年,搶建瀘州「龍馬高中」
    3日,龍馬高中在建項目現場一側搭起了舞臺,掛上了喜慶的燈籠和中國結,印有「工友兄弟,我們一起在工地過年!」巨幅標語格外醒目。「這個項目時間緊、任務重,要搶趕工期,今年過年就不回家了。」樁基工熊芳東本來已經準備好回江西宜春老家過年,1月26日接到項目施工安排後便趕到瀘州。在他看來,雖然不能陪家人一起過年,但積極響應國家就地過年的號召,支援瀘州地方建設更能體現出作為一名建築工人的價值。龍馬高中在建項目位於龍馬潭區魚塘街道,總佔地面積197畝,分為三個地塊和2個功能區。
  • 「就地過年」怎麼翻譯?「過」比「就地」更不簡單
    由於疫情,很多地方都呼籲、提倡、鼓勵「就地過年」,也就是,除非必要、就避免長途旅行返回家鄉、而是在當前工作居住的城市過春節。「就地過年」如果用英語表示,可以說成 Celebrate In Place;去年疫情在美國擴散之後,一些城市的政府都建議民眾們儘量避免離家出行,提出的口號就是
  • 就地過年是強制性措施嗎?官方回應來了
    務工人員如何就地過個好年?·人社部將指導各地組織多種形式的「送溫暖」和集體過年活動,鼓勵企業發放「留崗紅包」「過年禮包」。力爭以暖心舉措,讓務工人員安心過年。·要保障就地過年農民工基本生活和工資休假權益,春節期間安排工作要依法支付加班工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以工代訓等政策的落實補貼力度,指導用人單位穩定勞動關係,不裁員、少裁員,力爭以政策促進企業以崗留工、以薪留工。
  • 市體育局推出三項舉措保障服務人民群眾就地過年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精神,市體育局緊密結合工作職責和上級安排,推出以下三項舉措
  • 「就地過年」吃什麼?
    隨著「就地過年」的提倡,半成品火鍋成了「在寧過年」年輕人的選擇。  比起去年,今年各家餐廳對年夜飯的疫情防控都提前做了應對措施。「去年受疫情影響,沒能來吃年夜飯的顧客可憑年夜飯預訂單,後續選擇一個時間來繼續享用套餐。」一家餐廳負責人表示,考慮到今年的疫情防控情況,店裡嚴格做好分餐制措施,比如十人桌只坐五個人,十六人桌只坐八個人。在餐具上,實行分餐制。除了分餐,還分批。
  • 響應號召就地過年 有一種年味兒叫「堅守」
    這是個特殊的春節,因為疫情防控,「就地過年」成為倡議;這是個溫暖的春節,因為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響應號召、留在沙田過年的
  • "就地過年"用英語怎麼說?
    與此同時,為了實現這個倡導,各地政府和企業也是誠意滿滿、主動作為:有的地方發紅包、給補貼、發消費券,有的贈與免費流量和門票、免費乘坐公交車等福利,甚至還有的推進流動人口積分獎勵、子女積分制入學加分……這讓「就地過年」不僅僅是一種倡導,更多了一些溫情味兒。今天,就讓Vivian學姐帶大家一起學習一下,「就地過年」怎麼說?
  • @就地過年的你,郵政大禮包請籤收!
    2月4日下午,在湖州市濱湖中學工程項目現場,河南籍建築工人蔡華民收到來自工作人員手中的福袋、湖州好大米、報刊等新年禮品。和他一樣,項目工地上的外來務工人員都收到了這樣一份暖心大禮包。湖州市郵政分公司聯合湖州市城市集團開展「留湖過年,郵您更加」活動,為留湖過年的城市建設者送上新年祝福。近期,福建省古田縣郵政分公司出現節前寄遞小高峰,日均快遞包裹處理量達2.88萬件。
  • 「返鄉潮」要提前?多地建議就地過年,打工人還能按時返鄉嗎?
    去年,不少村民返鄉過年,只帶回來來兩三萬塊錢,今年不少打工人感慨,不平凡的一年,除去自己的花銷,也沒能撇下多少錢!然而,有錢沒錢,回家過年,這是咱農民亙古不變的原則,畢竟,家在那裡,老婆孩子在家,又豈能獨自在外漂泊過年呢?
  • 過年要注意這些......
    現在國家已經明確爭取就地過年,高風險地區必須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倡導就地過年。鍾南山院士說農村防疫要做到三點:鍾南山院士向廣州市民倡導,春節期間主張在家團聚、就地過年,串門看父母沒問題,但是串門、派利是不要太多人聚集,公共場合注意帶好口罩。如果出門,尤其是聚會和坐電梯注意要戴口罩。
  • 就地過年,您的年夜飯請查收!
    「對於年輕人來說,去市場買年貨這事太麻煩了,大冷的天又要排隊又要貨比三家,走一大圈最後還要拎回家,費時費力,還是在網上下單最便捷。」計劃在網上購買今年的年貨年菜的市民安亞欣代表了許多90後的真實想法。在阿里巴巴旗下大潤發優鮮APP、淘寶淘鮮達、餓了麼下單,門店周邊5公裡內,最快可實現1小時送達。足不出戶,也能置辦年貨。
  • 就地過年?留學生都是老「原年人」了
    今年的春節和往年有點不一樣——受到疫情的影響,不少人都選擇了「就地過年」,和家人「雲團聚」 。但這就難倒了一部分人,原地過年能幹點啥呢?這時候留學生們要發話了:原地過年我們是專業的!畢竟對留學生來說,春節不僅不放假、不能回家,還得面臨開學和各種ddl的挑戰,可以說是擠出時間也要過年。
  • 就地過年,這家報紙為你拍下別樣的全家福
    2021年的牛年春節,受疫情影響,多地發出號召,鼓勵群眾就地過年,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做保障。這樣的春節不多見,這樣的春節不一般。春節之所以被關注,不僅因為它是最重要的傳統佳節,更重要的是春節能折射出不同時代的起伏變化,以及眾多個體的人生走向。今年春節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