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性厭食患者(資料圖)
神經性厭食(AN)患者對入院治療的牴觸可能將自己推向懸崖深淵。以色列海法大學所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在極端情況下,對神經性厭食(AN)患者實施非自願入院並不損害患者的康復進程,治療效果也與自願住院相仿。
「這一研究成果非常重要。2012年2月,允許對生命受到威脅的神經性厭食患者進行強制治療的法令接受了初次評審,而上述結果將成為推動正式立法的裡程碑事件。」海法大學社會福利及健康科學部的Yael Latzer教授指出,她同時也是Rambam醫學中心進食障礙門診主任。
有0.5%-1%的女性在一生中的某個時間點罹患神經性厭食,男性發病率為女性的十分之一。情況嚴重時,神經性厭食可奪走患者的生命。然而,即使患者的生命受到了嚴重威脅,根據1991年版的精神疾病患者治療法令,這一群體並不被定義為存在精神疾患,他人也不得對患者採用非自願住院措施。在極個別的情況下,法庭可委派一位監護人,通常是患者的父母,同意對患者進行非自願住院治療;然而事實上,通過這一流程入院的神經性厭食患者數量微乎其微;而當患者的病情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之後,她們也可能不再繼續接受治療。
對於特別嚴重的神經性厭食病例,治療需要患者本人的合作。除了在法律層面考慮到患者的自由選擇權之外,另一個反對神經性厭食患者強制住院的理由在於,強制治療是無效的,此舉並不能改善患者的健康狀況。回到2012年2月,國會通過了針對一項法令的初始評審,允許對生命垂危的神經性厭食患者採取強制入院措施,但此後的立法過程中止,再無下文。
針對住院這一話題,Latzer教授表示,神經性厭食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科疾病,患者可能罹患極端嚴重的營養不良;而且人們已經知道,這種疾病可損害患者進行判斷、認識到自己處於危險境地的認知功能。在這種情況下,未來的法令應試圖為患者帶來好處,即便是在一段時間內暫時剝奪患者一定的自由選擇權。
本項研究試圖探討「神經性厭食非自願住院治療無效」這一論點,並比較自願住院與非自願住院的轉歸差異。研究者在過去十年間共招募了79名患者,其中28人被法庭判決強制入院,其他51名患者則為自願住院。基線時,兩組受試者的體重指數(BMI)、血壓、脈搏等數據無顯著差異。
結果顯示,強制住院與自願住院均獲得了良好的治療轉歸。並且:
△儘管第一組患者並不情願接受住院治療,但她們的治療應答卻很好;
△強制治療可減輕患者與接受治療(如營養支持)相關的罪惡感;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長及死亡率無顯著差異;
△兩組患者體重增加的速率相似,出院後參加康復項目的比例同樣無顯著差異。
「本項研究確認了先前的研究結果,即隨著治療的進行,神經性厭食患者對治療的牴觸情緒及對進食障礙的感知可能發生變化,即使是那些接受非自願治療的患者。儘管強制入院對患者、患者的家人及相關工作人員都不容易,但有時候,這可能是救命的辦法。在患者能夠進行明智決策之前對其進行強制治療,這是我們的責任。」Latzer教授總結道。
信源:Involuntary hospital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anorexia nervosa inextreme situations can save their lives,Science Daily
歡迎您關注「醫脈通精神科」微信公眾帳號。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右上角,彈出菜單後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吧^__^;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內容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