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朋友圈是好友互動、親人問候、戀人曖昧的場所,他的動態有你的評論,你的動態也有他的點讚。
可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朋友圈中的這種溫情消失了,換來的是微商刷屏,廣告遍布。
很多人以不同的方式在告別朋友圈。
有的人幾天都不再瀏覽朋友圈信息;有的人選擇幾個月都不發任何動態;還有的人甚至關閉了朋友圈入口……
當然這些告別朋友圈的方式很普遍,也很容易理解,不過,還有一種告別的方式卻讓人驚訝,那就是「朋友圈三天可見」。
前幾天,和朋友一塊聊天,朋友突然感嘆了一句:「之前通訊錄裡好友很少,但是感覺有很多朋友,現在通訊錄裡好友很多,但是卻已經沒有朋友了。」
見朋友發出這樣的感嘆,我問他為何會這樣說?
他拿著他的微信給我翻了五個他通訊錄好友的朋友圈,其中四個都顯示的一條橫線,唯一一個沒有顯示橫線的,還是一個微商。
看我看的雲裡霧裡,他問我:「你感覺這些人,為何會選擇朋友圈三天可見?」
我不假思索的說了一句:「也許是跟風,或者是和某個人賭氣,再不就是情緒宣洩。」
他搖了搖頭說,其實這些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的人,並不是因為有什麼隱私怕洩露,也不是因為獵奇跟風,而是為了能夠更好的遠離朋友圈。
畢竟,只有讓自己不受關注,才不用花心思關注別人。
其實想想的確是這樣。
我們為何會發朋友圈?為何會常常流連在朋友圈中?我相信,唯一的理由就是我們希望被關注,希望有人能夠看到我們的信息。
而,當有人用「三天可見」把關注的通道堵死,表面上看是他不想展露太多信息。
而,實際上則是因為他在朋友圈中已經沒有想像引起注意的人,就必然不會再有朋友圈裡的表演。
知乎上有這麼一個問題,你為何會選擇設置「朋友圈三天可見」?
其中高贊回答中,一個匿名網友這樣說:
「朋友圈已經不再更新,以前的信息也不想被陌生人看到,因此設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見。」
經常更新朋友圈的人,不必要隱藏曾經的信息,畢竟,一方面沒有人會閒著無聊去花大量時間翻看你曾經的信息,另一方面,人的喜好和性格很難改變,因此現在的信息就是曾經信息的縮影,沒有必要去隱藏。
只有那些不再在朋友圈出現,想要從此之後遠離朋友圈的人,才會設置三天可見。
不用被關注,不用再去關注別人,可以留下充足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乎自己想要在乎的人。
「朋友圈三天可見」,不是想要增加關注,而是想要不再被關注。
也許這種方式,才是一個人想要遠離是非,真正成熟的表現。
因為,越長大越會明白,現實世界的友情、愛情,要比虛擬世界的言語呵護,溫暖的多也有意義的多。
當然,也有人會說,朋友圈三天可見,隔斷了親情、友情,傷害了在乎自己的人的感情。
而,在我看來,這句話說得過於沉重。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很忙,都有很多現實的事情要處理,沒有人會因為你的朋友圈三天可見而對你有不滿。
畢竟愛你的人,想要在乎你總有方法。
生活中,當有人設置的朋友圈三天可見,你應該理解,也應該祝賀。
畢竟,他之所以,關閉了被關注的通道,只是因為他現實中生活的很幸福,不用再在虛擬中尋找慰藉。
當然,這樣說,並不是鼓勵大家設置「三天可見」也不是鼓勵大家遠離朋友圈,而是希望你能夠活成最真實的自己。
餘生還很長,希望你,在未來的日子裡,不是將幸福活在朋友圈裡,而是將幸福活在你真實的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