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侮辱他人,法院判賠償五千元,賠禮道歉三天

2021-02-10 西藏劉旭律師

「今年3月29日,本人在微信朋友圈對下圖主人公發表了不實言論,造成當事人嚴重困擾。本人深表歉意,並撤回之前不當言論,在此公告3天。」

近日,岱山縣80後女子小於(化名)在朋友圈發文,向岱山女子小珺公開道歉。

小於跟小珺是點頭之交的普通朋友,雖互加了微信,但平時沒什麼交集。

3月29日,小珺在朋友圈驚見小於發了一條信息,說她作風不端,還公開了她的照片、微信號和手機號。

之後,有近10人加小珺微信或打電話騷擾她。

小珺很生氣,打電話讓小於刪掉這條信息並道歉,卻被對方搪塞。

4月1日,小珺一紙訴狀,把小於告上法院,要求其當面賠禮道歉,並在微信朋友圈道歉3天,同時支付5000元的精神撫慰金。


岱山縣法院受理此案後,法官向雙方當事人了解了情況。

原來,小於和小珺只是普通朋友,兩人之前並沒有矛盾。但小於聽信了一些對小珺不利的道聽途說,「義憤填膺」之下,發文罵了小珺。

「微信朋友圈並非法外之地,你這樣做,嚴重侵犯了對方的名譽權,是要負法律責任的。」在法官的釋法明理下,小於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經法院調解,小於和小珺達成和解協議:小於向小珺當面道歉並在朋友圈公開道歉3天。小珺放棄了精神撫慰金的訴訟請求。


《民法通則》第101條的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相關規定,人民法院「可以責令侵權人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可以書面或口頭的方式進行,內容須事先經人民法院審查。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的範圍,一般應與侵權所造成不良影響的範圍相當。

公民、法人因名譽權受到侵害要求賠償的,侵權人應賠償侵權行為造成的經濟損失;公民並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要求的,人民法院可根據侵權人的過錯程度、侵權行為的具體情節、給受害人造成精神損害的後果等情況酌定。

西藏劉旭律師認為,對於名譽權侵權,首先從民事責任上來說,可以要求對方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以及賠償精神損失等;其次從行政責任上來說,可以報警處理,公然侮辱他人的,可以處10日以下拘留、500元以下罰款;最後從刑事責任上來說,如果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節嚴重的還會構成侮辱罪,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西藏劉旭律師】

電話:17040098888

微信:15089088169

相關焦點

  • 汕尾男子發朋友圈罵人被告上法院!
    網絡非法外之地 名譽侵權需擔責 陸豐法院審結兩宗名譽侵權案 日前,陸豐市人民法院巡迴法庭審結了兩起網絡名譽侵權案。陸豐市南塘鎮陳某在論壇發文攻擊他人,被判賠償3000元;吳某某發朋友圈謾罵他人,構成名譽侵權,需向二原告賠禮道歉。
  • 一女子發朋友圈罵人,被告上法院,結果...
    網絡非法外之地 名譽侵權需擔責 陸豐法院審結兩宗名譽侵權案
  • 朋友圈別亂發,男子朋友圈罵人被告上法庭!不僅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並要賠償1萬元
    ↑點擊上方「盈江在線」直接關注 ☞ 知盈江 看在線案情回顧:為洩憤發布侮辱誹謗性語言
  • 女子在微信群說了一句話,後果很嚴重!法院這樣判
    因公事在微信群裡發洩不滿在他人勸解後又發出「有些人躺著說話不腰疼……品行連×都不如」結果被起訴至法院被判在微信群裡道歉!李某沒想到,楊某以李某在微信群內公開誹謗侵害其名譽權為由,將李某起訴至西安市未央區法院,要求李某在微信群內公開道歉、消除影響,恢復其名譽,並要求李某賠償其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作業本、加多寶被判向邱少雲之弟賠禮道歉,賠償1元
    ,向原告邱少華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該公告須連續刊登五日;二被告連帶賠償原告邱少華精神損害撫慰金1元,於判決生效後三日內履行。  據了解,2015年6月30日,邱少華向大興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判令二被告立即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並賠償原告精神損失費人民幣1元。大興法院於2016年7月15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
  • 賠償+公開道歉!安康3女子拍抖音侮辱他人,最後……
    短短十幾分鐘內,該視頻在網際網路上被大量網民轉發、傳播,且遭到他人惡意評論。數小時後,經好友提醒被告才將原視頻刪除。事件發生後,原告的法定監護人及其家人的工作和生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為維護原告的人格尊嚴不受侵害,原告法定監護人將三名女子告上法庭,要求賠償精神損失並公開賠禮道歉。
  • 微商被同行在朋友圈盜圖,法院判決盜圖者道歉並賠償7000元
    女微商在朋友圈內擅用他人享有肖像權的照片引來一場官司。近日,浙江省溫嶺市人民法院審結了該起案件。
  • 朋友圈罵人被判!網絡不是法外之地,言論自由並非沒有邊界
    2019年6月16日-17日,為了洩憤,李某相繼在自己朋友圈發布了對張某涉及侮辱性、誹謗性的語言,其中一條還貼出了張某的照片。據悉,李某發布的朋友圈對微信號內所有好友公開發布,發布該朋友圈時他的好友人數有七百人左右。張某發現後,認為李某的行為有損自己的名譽和人格尊嚴,於是將他起訴至法院,要求刪除發布的信息並在朋友圈公開賠禮道歉,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1萬元。
  • 案例│在微信群中辱罵他人是否違法的邊界
    在微信群中辱罵他人能承擔的法律後果:(1)民事責任:人格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依法請求行為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關注丨侮辱烈士邱少雲的加多寶只賠1元?真相原來如此
    昨天(9月20日),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法院對被告孫杰(網名「作業本」)、加多寶(中國)飲料有限公司侮辱邱少雲烈士一案,進行了一審公開宣判。
  • 在朋友圈裡罵人?當心被起訴!
    將個人相關言論在朋友圈發布,更成了當前人們十分熱衷的表達方式,但因為這樣的舉動而惹上官司則不多見。應該說,成都這起通過朋友圈辱罵公司被判敗訴的案例非常具有普法意義,也警示人們要慎重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否則就可能因為侵犯 他人合法權益而攤上官司。       與微博、博客等社交工具有所不同,微信的私密性更強,一般僅限於互加好友的人才能相互了解朋友圈的信息。
  • 你敢在朋友圈裡罵人?當心被起訴!
    將個人相關言論在朋友圈發布,更成了當前人們十分熱衷的表達方式,但因為這樣的舉動而惹上官司則不多見。應該說,成都這起通過朋友圈辱罵公司被判敗訴的案例非常具有普法意義,也警示人們要慎重使用微信等社交軟體,否則就可能因為侵犯他人合法權益而攤上官司。與微博、博客等社交工具有所不同,微信的私密性更強,一般僅限於互加好友的人才能相互了解朋友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