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海東|《環境與職業醫學》副主編、常務編委,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
當前,採取有效的個體化措施預防大氣汙染健康危害是環境健康領域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皮膚是連接機體與外界環境的橋梁,也是人體防禦細顆粒物(PM2.5)等空氣汙染物的第一道屏障。既往研究發現,大氣PM2.5汙染與炎性皮膚病、溼疹、皮膚老化、色素沉著等相關。膳食補充魚油是一種簡易可行的個體化預防措施,但其能否降低PM2.5暴露引起的皮膚健康損害尚不清楚。
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闞海東課題組在膳食補充魚油對大氣顆粒物汙染導致皮膚損害的幹預研究中取得進展,在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發表文章「Protective effects of dietary fish-oil supplementation on skin inflammatory and oxidative stress biomarkers induced by fine particulate air pollution: A pilot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該課題組設計了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招募65名健康志願者,隨機分成2組,一組持續服用4個月的魚油(2.5g/天),另一組持續服用4個月的安慰劑,通過比較2組PM2.5暴露對皮膚炎症和氧化應激相關標誌物的影響,評估膳食補充魚油對PM2.5皮膚健康效應的幹預作用。研究發現,安慰劑組PM2.5暴露與皮膚IL-1α和羰基蛋白水平升高顯著相關,與皮膚穀胱甘肽水平降低顯著相關,而魚油組的這些關聯大部分減弱或消失。大氣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在滯後0~48 h時,魚油組皮膚IL-1α水平的增量與安慰劑組相比降低41.55%(95%CI:4.61%~78.48%);在滯後0~24 h時,魚油組皮膚羰基蛋白水平的增量與安慰劑組相比降低22.01%(95%CI:11.25%~32.77%)。▽不同滯後時間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皮膚炎症標誌物水平百分比變化
▽不同滯後時間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皮膚氧化應激標誌物水平百分比變化
[注] Carbonyl protein:羰基蛋白;TAC:總抗氧化能力;GSH:穀胱甘肽。魚油組與安慰劑組相比,*:P<0.05;#:FDR<0.05。
研究結果提示,膳食補充魚油可降低大氣PM2.5暴露導致的皮膚炎症反應和氧化應激損傷,對皮膚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本結論可用於指導我國居民選擇簡易可行的個體化防護措施用以降低大氣汙染導致的皮膚健康危害,具有重要的公共衛生學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1643205和91743111)資助。林之靖博士與牛越博士為共同第一作者,闞海東教授、陳仁傑副教授為共同通信作者。CSCD源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訂閱&合作
jeom@scdc.sh.cn
021-62084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