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普】大氣汙染成因分類

2021-02-15 隨州生態環境

一次汙染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天然汙染源汙染物是指由自然界產生的汙染物,如火山噴發、植物釋放等排放的汙染物。人為源汙染物是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所排放的汙染物,包括燃料燃燒、工業排放、交通排放以及農業活動等。

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PM2.5、PM10等,通常由汙染源直接排放,被稱為一次汙染物。

二次汙染物是相對於一次汙染物而定義的。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汙染物,在理化作用或生物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化學反應或光化學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汙染物不同的新汙染物,稱為二次汙染物,又叫做次生汙染物。

二次汙染物由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氣等轉化而來。常見的二次汙染物包括硫酸及硫酸鹽、硝酸及硝酸鹽、臭氧、丙烯醛、光化學煙霧等。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大氣複合汙染的形成過程是怎樣的呢?大氣中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的結合,導致臭氧汙染和顆粒物汙染的生成。它們的壽命較長,通過區域傳輸由上風向輸送到下風向。局地汙染最終導致區域汙染,甚至產生重汙染。

整體來說,以上各種汙染相互疊加,均相反應和多相反應相耦合。局地與區域大氣汙染相互作用的現象,即為大氣複合汙染。

除了汙染產生的各種內部因素,氣象條件是制約大氣汙染物傳播的重要外部因素。汙染物在大氣中遷移、擴散、轉化取決於氣象背景。風向、風速、氣溫、氣壓、溼度、降水等方面的變化都會影響汙染物的時空分布與空氣品質。

風速大,可以通過水平輸送和稀釋擴散效應降低顆粒物濃度。當空氣相對溼度較低,沒有形成降雨時,顆粒物的二次生成作用較強,PM2.5的濃度與相對溼度往往成正相關關係。但當空氣溼度大於90%時,易形成降雨,對空氣中的顆粒物有衝刷作用,將空氣中的顆粒物沉降到地面,導致PM2.5濃度降低。

相關焦點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現象已成為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上述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存在,說明在國家層面已將這一問題列入了需要解決的重大攻關項目。這也說明,自2014年「兩會」期間,大氣重汙染天氣現象之一——霧霾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後,研究這一現象,著手治理大氣重汙染已經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昨天的天還挺藍的吧,霾歇了,環保人可沒歇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揚塵的形成及危害」
    當PM2.5成為空氣汙染的「元兇首惡」,霧霾天氣持續延長,在輿論的聚光燈下不斷放大和發酵的今天,人們對大氣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造成此類汙染物的眾多源頭中,建設施工揚塵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揚塵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有哪些危害?揚塵究竟是什麼呢?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當逆溫現象發生時,空氣的垂直交換受到阻礙,汙染物只能在逆溫層以下的大氣環境中稀釋混合,逆溫層越低汙染物稀釋混合空間越小,空氣汙染越嚴重。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大氣汙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大氣汙染的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近年來,以PM2.5為代表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顯著增加,「成都藍」頻現,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成都市空氣品質距離全面達標還有一定差距,大氣汙染物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同時也將是一個長期、艱巨、曲折的過程,在這裡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1)精確治理工業、揚塵、移動源等各類汙染排放。
  • 臭氧汙染的危害、成因與防治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藍天,也可能存在臭氧濃度超標問題。如果臭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PM2.5的治理工作就會事倍功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PM2.5汙染。近些年來,人類社會排放的各種汙染物導致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的不斷升高,特別是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光化學煙霧頻繁發生,導致近地面臭氧層濃度不斷升高,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危害甚大。
  • 大氣汙染指標「奪魁」 不要也罷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就指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與大氣汙染物有關的指標的排放,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個大氣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大氣汙染物排放全世界第一」的論斷甫出,讓不少人為之驚愕。
  • 大氣汙染的來源何處?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汙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 【大氣汙染物科普系列第二期】大氣汙染物的分類(1)
    直接由汙染源排放出來的稱為一次顆粒物質;大氣中某些汙染組分之間,或這些組分與大氣成分之間發生反應而產生的微粒,稱為二次顆粒物質。人為來源主要是燃料燃燒過程中形成的煤煙、飛灰等,各種工業過程排放的原料或產品微粒,汽車排放的含鉛化合物,以及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SO2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硫酸鹽等。天然來源,如風起塵埃,海浪濺出的浪沫,火山灰,森林火災的燃燒物,宇宙隕星塵以及植物的花粉等。
  • 【大氣汙染物科普系列第三期】大氣汙染物的分類(2)
    就全球來看,空氣中的氮氧化物主要來源於天然源,但城市大氣中的氮氧化物大多來自於燃料燃燒,即人為源,如汽車等流動源,工業窯爐等固定源。而以汽油、柴油為燃料的汽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的濃度相當高。在非採暖期,北京市一半以上的氮氧化物來自機動車排放。氮氧化物與空氣中的水結合最終會轉化成硝酸和硝酸鹽,隨著降水和降塵從空氣中去除。
  • 科普視頻:大氣汙染與環境容量
    Yawei QU, Tijian WANG, Yanfeng CAI, Shekou WANG, Pulong CHEN, Shu LI, Mengmeng LI, Cheng YUAN, Jing WANG, Shaocai XU研究發現, 颱風移動路徑會加強或減輕香港及其附近區域的空氣汙染濃度.
  •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回首不凡的2020,在各位領導、專家的大力支持下,在2903名科研人員的辛勤付出下,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下,大氣攻關項目於9月圓滿收官,研究成果和支撐成效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高度評價。項目開展3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顯著改善,空氣汙染程度、頻率和天數均大幅下降。12月,PM2.5和臭氧(O3)複合汙染協同防控科技攻關預研課題啟動,攻關聯合中心踏上大氣汙染防治新徵程。
  • 秋冬不利擴散條件致北京空氣汙染
    新華社北京10月9日電(記者倪元錦)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9日發布稱,受秋冬季不利大氣擴散條件影響,9日至10日北京正發生明顯空氣汙染過程。
  • 【科普活動報名】黃橋村垃圾分類&餐廚廢油制皂環保體驗活動
    10月18日 星期天資深環保專家給您解答親手製作一塊環保手工皂~更有獎品等你拿哦~快快來參與吧!(1)垃圾分類有獎比賽(1)講解垃圾分類與家庭廚餘垃圾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推廣餐廚廢油資源化再利用的方法。(2)環保手工皂的展示,廢油制肥皂的環保意義。(3)介紹肥皂的知識、制皂所用工具、DIY環保手工皂注意事項等。
  • 光化學汙染離我們有多遠?
    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如酸雨、臭氧層空洞等大氣汙染的現象並不少見,光化學汙染作為一種由工業廢氣引發的汙染,也曾經在不同國家出現過。對於這種汙染,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哪些解決措施呢?對此,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
  • 【向大氣汙染宣戰】臨沂燁華焦化有限公司 甩不掉高汙染帽子 企業環保責任何在
    點擊 臨沂新聞關注我喲 臨沂燁華焦化有限公司:甩不掉高汙染帽子 企業環保責任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