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揚塵的形成及危害」

2021-02-20 直播安陽

當PM2.5成為空氣汙染的「元兇首惡」,霧霾天氣持續延長,在輿論的聚光燈下不斷放大和發酵的今天,人們對大氣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造成此類汙染物的眾多源頭中,建設施工揚塵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揚塵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有哪些危害?


揚塵究竟是什麼呢?近日,記者採訪到了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的龐宇博士。


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博士 龐宇:「揚塵是地面上的塵土在風的帶動下,進入大氣開放性的汙染源,揚塵包括兩種,一次揚塵和二次揚塵,一次揚塵是粉狀的物質由於覆蓋不嚴密,散落在地面上。二次揚塵是由於空氣的流動,使地面上的塵土重新飄蕩到空氣中。」


龐宇說,揚塵並非一時形成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在城市當中其實有很多情況下都夾雜著建築揚塵的產生。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建築工地揚塵以及道路上車輛運輸揚塵。


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博士 龐宇:「建築揚塵有很多種原因,第一種原因是拆遷,會造成大量的建築垃圾和裸土,它是揚塵一個重要的原因;第二個方面建房,在建房的過程中,挖土、運土、以及填土,都會產生大量的揚塵。此外在混凝土的製作過程中,水泥從裝車、到運輸、到攪拌也會產生大量的揚塵。在道路揚塵方面,交通運輸車輛上的泥沙、混凝土包括水泥,散落在地面,往來的車輛進行碾壓,後面形成顆粒較小的碎屑物,這些碎屑物進入空氣中,也就形成了道路揚塵。」


由於車輛的體積、車速等原因的不同,造成車輛揚塵程度也不相同。


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博士 龐宇:「道路揚塵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車的重量,車流量、車速,以及路面的乾燥度和清潔情況,舉個例子大重量的卡車,產生的揚塵要遠遠大於小型的轎車,車流量越多產生的揚塵會更多。」


龐宇說揚塵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對環境的影響,加上受冬季逆溫層的影響,冬季易出現霧霾天氣,這其中既有環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地理方面的因素。


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博士 龐宇:「揚塵產生霧霾的原因從地理因素來講,現在城市化進程比較快,樓房越來越高,近地面的空氣運動受限,水平和垂直方面運動都受限,以至於塵土很難飄到高空進行飄散,所以說這些塵土在低空停滯就形成霧霾。」


我們欄目組從工業企業汙染、散煤燃燒、機動車尾氣排放以及揚塵的形成和危害四方面分析了大氣汙染的成因。整體來看,從根本上治理霧霾,改善大氣環境質還需要多方面聯動,建立長效機制持續發力,這樣才能將老百姓期盼的「安陽藍」留住。

相關焦點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現象已成為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上述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存在,說明在國家層面已將這一問題列入了需要解決的重大攻關項目。這也說明,自2014年「兩會」期間,大氣重汙染天氣現象之一——霧霾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後,研究這一現象,著手治理大氣重汙染已經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當不利氣象條件發生時,如果人為的生產和生活活動一如既往地排放汙染物到大氣環境中,汙染便會持續累積加重並蔓延,汙染連綿成片,汙染氣團隨風流動,形成大範圍的區域性空氣重汙染。
  • 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發布 空氣汙染"罪魁禍首"被揪出
    什麼是構成武漢空氣汙染的「元兇」?21日,武漢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研究成果。研究結論顯示,武漢市顆粒物的來源主要是4個方面,即工業生產、燃煤、機動車和揚塵,其中,PM2.5的最大貢獻源為工業生產,而PM10最大貢獻源為揚塵。
  • 臭氧汙染的危害、成因與防治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藍天,也可能存在臭氧濃度超標問題。如果臭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PM2.5的治理工作就會事倍功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PM2.5汙染。臭氧的危害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還有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分析研究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永遠不變的問題之二:怎麼就大氣汙染了呢?答:1.汙染物一次排放2.二次轉化3.氣象條件擴展下句子,事情是這樣的:1.汙染物排放是大氣汙染形成的內因換句話說,打鐵還需自身硬,沒有汙染物排放說破大天你也不懂霧霾是啥2.PM2.5既來自於直接排放,也來自於二次轉化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環保科普】大氣汙染成因分類
    上世紀70-90年代,我國大氣汙染治理以燃煤排放的煙塵和二氧化硫為主,並開始初步治理氮氧化物。在治理大氣汙染過程中,出現了煤煙型汙染、機動車汙染及其他汙染並存的局面。1997年,大氣複合汙染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 大氣汙染的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近年來,以PM2.5為代表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顯著增加,「成都藍」頻現,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成都市空氣品質距離全面達標還有一定差距,大氣汙染物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同時也將是一個長期、艱巨、曲折的過程,在這裡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1)精確治理工業、揚塵、移動源等各類汙染排放。
  • 大氣汙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長安區:治理大氣汙染 捍衛最美藍天
    長安區為嚴控露天焚燒對空氣品質的影響,舉全區之力,打出「四抓」組合拳,嚴防嚴控露天焚燒行為。各級領導層層抓。建立區級領導、處級領導、街村幹部包抓工作機制,走村入戶進行巡查檢查,形成露天焚燒管控高壓態勢。煙火監控智能抓。依託秦嶺以北農田及河流區域設置的68個煙火監控點位,通過高清視頻,第一時間發現監控區域內的異常煙霧和火情苗頭,實現露天焚燒監控全覆蓋。宣傳教育跟緊抓。
  • 高新區「四定五抓一聯合」有效治理揚塵汙染
    在區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高新區按照揚塵整治工作「責任落實、行動迅速、工作到位、成效明顯」的總體要求,結合省大氣汙染防治幫扶行動反饋問題清單,採用「四定五抓一聯合」措施,迅速開展道路揚塵、建設工地專項整治工作。「四定」即定臺帳、定責任、定分工、定時限。
  • 【大氣汙染物科普系列第二期】大氣汙染物的分類(1)
    直接由汙染源排放出來的稱為一次顆粒物質;大氣中某些汙染組分之間,或這些組分與大氣成分之間發生反應而產生的微粒,稱為二次顆粒物質。人為來源主要是燃料燃燒過程中形成的煤煙、飛灰等,各種工業過程排放的原料或產品微粒,汽車排放的含鉛化合物,以及化石燃料燃燒排放的SO2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硫酸鹽等。天然來源,如風起塵埃,海浪濺出的浪沫,火山灰,森林火災的燃燒物,宇宙隕星塵以及植物的花粉等。
  • 2020年第八期《一問到底》再次聚焦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
    2020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至關重要的一年,9月20日我市啟動大氣汙染防治本百日攻堅戰,本期融媒問政節目《一問到底》,再次劍指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各級各部門履職盡責中的短板,圍繞揚塵治理機制落實、環境約談整改成效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
  • 大氣汙染的來源何處?
    空氣汙染,又稱為大氣汙染,按照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空氣汙染通常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呈現出足夠的濃度,達到足夠的時間,並因此危害了人類的舒適、健康和福利或環境的現象。
  • 廣州市發布2018年度PM2.5來源解析成果
    為釐清廣州市PM2.5主要來源及化學組分評估大氣汙染防治措施實施效果廣州市生態環境局從2015年起每年組織開展PM2.5來源解析近日完成了2018年度解析工作研究表明,2018年,廣州市PM2.5來源中佔比最大的是工業源和移動源,分別佔
  • 北京昌平城管加強工地執法檢查 積極應對霧霾天氣減少大氣揚塵汙染
    各執法隊合理調配執法力量,積極開展空氣重汙染執法行動,特別是加強對施工揚塵,道路遺撒、露天焚燒和露天燒烤等違法行為進行執法檢查,做到第一時間發現問題,第一時間處理。1月24日晚,龍澤園執法隊接到空氣重汙染預警通知,當晚值班隊員立即落實空氣重汙染預警工作要求,對轄區工地開展執法檢查。執法隊員對積水潭醫院二期工地、育新學校停車場工地、體育公園南側工地等7個工地進行了執法檢查。
  • 中德科學家破解北京霧霾主要組分形成之謎
    據報導,中德兩國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破解了北京及華北地區霧霾最主要組分硫酸鹽的形成之謎,發現在大氣細顆粒物吸附的水分中二氧化氮,與二氧化硫的化學反應是當前霧霾期間硫酸鹽的主要生成路徑。這一發現,凸顯了在繼續實施減排措施的同時,優先加大氮氧化物減排力度對緩解空氣汙染問題的重要性。
  • 臭氧的形成、危害與防治
    大氣平流層集中了約90%的臭氧,對流層臭氧僅佔10%左右,除了平流層輸入,近地臭氧大部分是在高溫光照條件下,由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加上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的揮發出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兩者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轉化而成的。NOx和VOCs是它的原材料,太陽輻射量則是它的驅動力,推動形成臭氧汙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