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2021-02-15 直播安陽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

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免思考,造成大氣汙染的原因有哪些呢?記者採訪了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院長張吉獻。


安陽師範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院長 張吉獻:「我們知道大氣汙染有自然原因和人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是冬天大氣形成逆溫層,結構比較穩定,不利於空氣的垂直和水平擴散,人為方面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工業汙染,建築物粉塵汙染以及取暖和燃煤、汽車尾氣汙染等。」

張吉獻說,除了自然原因之外,工業企業排汙在大氣汙染中所佔比重較大,這與我國工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有關。


安陽師範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院長 張吉獻:「工業汙染是大氣汙染的重要原因,作為國民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工業這幾年發展很快,它對於環境的汙染、空氣的汙染影響也很明顯,工業廢氣構成是大氣汙染的主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自1999年到2011年期間,全國工業廢氣排放量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為了更加直觀了解,張吉獻也通過數據分析進行了闡述。


安陽師範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院長 張吉獻:「全國工業廢氣的排放量1999年達到12.68億噸,2010年達到51.91億噸,每年增長13.67%,高於同期工業增長增加值2.52個百分點,2011年中國工業部門能耗量佔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約為70%,排放二氧化碳為61.9億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排放的總量為0.59億噸。」

安陽師範學院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副教授 馮鳳英說安陽作為一座工業城市,受產業結構、區域位置、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工業排放給全市空氣環境帶來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


安陽師範學院  資源環境與旅遊學院 副教授 馮鳳英:「安陽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布局比較集中,而且它處在安陽的上風向,加上安陽的工業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炭為主,二氧化碳、粉塵排放量也比較大,對於咱們安陽的空氣成分影響比較大。再一個現在的企業主要是傳統企業比較多,傳統性企業相對耗能比較大,這種情況也是造成安陽霾天氣比較多的一點原因。」

相關焦點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進入秋冬季,不利氣象條件疊加冬季供暖和工業生產帶來區域汙染物排放量增加,導致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已出現多次汙染過程。  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重汙染現象已成為一個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上述研究人員所在單位——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的存在,說明在國家層面已將這一問題列入了需要解決的重大攻關項目。這也說明,自2014年「兩會」期間,大氣重汙染天氣現象之一——霧霾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之後,研究這一現象,著手治理大氣重汙染已經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揚塵的形成及危害」
    當PM2.5成為空氣汙染的「元兇首惡」,霧霾天氣持續延長,在輿論的聚光燈下不斷放大和發酵的今天,人們對大氣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造成此類汙染物的眾多源頭中,建設施工揚塵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揚塵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有哪些危害?揚塵究竟是什麼呢?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名院士和總體專家組25名專家還有全國各地大氣領域各研究方向的專家代表分析研究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專家是這麼說的:工業排放是SO2、NOX、一次PM2.5、VOCS的第一大排放源,民用排放是一次PM2.5的重要排放源,交通源是NOX和VOCS的重要排放源。重點已標紅,自己用心領會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由於人類活動或自然過程引起某些物質進入大氣中,比如煤炭等能源燃燒、工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築施工、秸稈露天焚燒、燃放煙花爆竹等過程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氨、煙塵、粉塵等大氣汙染物進入大氣環境中。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環保科普】大氣汙染成因分類
    一次汙染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源和人為源。天然汙染源汙染物是指由自然界產生的汙染物,如火山噴發、植物釋放等排放的汙染物。人為源汙染物是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所排放的汙染物,包括燃料燃燒、工業排放、交通排放以及農業活動等。
  • 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解析結果發布 空氣汙染"罪魁禍首"被揪出
    什麼是構成武漢空氣汙染的「元兇」?21日,武漢市環保局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武漢市大氣顆粒物來源研究成果。研究結論顯示,武漢市顆粒物的來源主要是4個方面,即工業生產、燃煤、機動車和揚塵,其中,PM2.5的最大貢獻源為工業生產,而PM10最大貢獻源為揚塵。
  • 科普動畫 | 大氣汙染有啥表現?
    20世紀以來,人類文明經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與工業化發展,但大氣汙染也隨之而來。
  • 大氣汙染的來源何處?
    換言之,只要是某一種物質其存在的量、性質及時間足夠對人類或其他生物、財物產生影響者,我們就可以稱其為空氣汙染物;而其存在造成之現象,就是空氣汙染。      大氣是由一定比例的氮氣、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和固體雜質微粒組成的混合物。
  • 大氣汙染成因分為這幾種,你知道嗎?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大氣汙染的這些真相,你知道嗎?
    近年來,以PM2.5為代表的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優良天數顯著增加,「成都藍」頻現,重汙染天數大幅減少,大氣汙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成都市空氣品質距離全面達標還有一定差距,大氣汙染物進入了攻堅克難階段,同時也將是一個長期、艱巨、曲折的過程,在這裡呼籲全社會共同參與:(1)精確治理工業、揚塵、移動源等各類汙染排放。
  • 大氣汙染指標「奪魁」 不要也罷
    據《新京報》報導,近日召開的「2016中國環保上市公司峰會」上,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金南就指出,目前我國幾乎所有與大氣汙染物有關的指標的排放,在全世界都是第一,整個大氣環境所面臨的壓力前所未有。  「大氣汙染物排放全世界第一」的論斷甫出,讓不少人為之驚愕。
  • 臭氧汙染的危害、成因與防治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藍天,也可能存在臭氧濃度超標問題。如果臭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PM2.5的治理工作就會事倍功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PM2.5汙染。近些年來,人類社會排放的各種汙染物導致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的不斷升高,特別是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光化學煙霧頻繁發生,導致近地面臭氧層濃度不斷升高,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危害甚大。
  • 我區大氣汙染防治有了國家級項目支撐
    一個集監測、溯源、預警、減排、防控於一體的精細化工園區大氣汙染全過程控制與集成示範項目正在我區生態環境部門的配合下緊密展開。這是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資助下,由浙江工業大學牽頭,聯合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浙江省環境監測中心站、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13家高校、科研機構與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合作開展的科研項目。
  • 上海迅速採取減排措施應對空氣汙染,市環保局詳解汙染成因
    市環保局解釋,本次汙染過程主要以冷空氣擴散帶來的區域汙染輸送為主。預計今晚仍以中度至重度汙染為主。明天午後將轉為輕度汙染。市政府對此高度重視,迅速部署,各相關部門按照預案立即採取措施,相關企業和工地積極響應。市有關部門今天下午已對重點企業進行檢查抽查,發現違規排放依法查處!
  • 洛陽實施汙染天氣管控!
    根據最新氣象預報和空氣品質分析,受高空槽、切變線和地面弱冷空氣影響,洛陽市冷空氣活動較弱,大氣擴散條件總體較差,本月底之前可能出現兩次靜穩天氣過程,分別在20日和25日至26日前後。前一次汙染過程以輕度汙染為主,後一次汙染過程以輕度或中度汙染為主。
  • 權威發布 / 成都治臭氧汙染下狠手:火電鋼鐵等企業排放不達標要停產!停車3分鐘應熄火!
    對於臭氧汙染治理,成都主要是要抓好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控制。羅強提出,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一是開展前期清理整頓5月底前——→ 全市火電、鋼鐵、水泥熟料、玻璃生產行業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要停產整改→ 磚瓦生產企業無法達標排放的要停產整治→ 經監測未達標排放的鍋爐一律停用→ 全面排查排放揮發性有機物的工業企業,未安裝揮發性有機物治理設施或未按規定使用治汙設施的停產整改
  • 第二十五屆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
    點擊上面藍字大氣汙染模擬訂閱     歡迎參加 分會場「大氣汙染源排放特徵和排放清單」  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自1995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領域最具學術影響力的盛會
  • 春節期間的重汙染從哪來?機動車的「清白」誰來還?
    為何城市道路機動車出行明顯減少了,但空氣依舊汙染?而官方也給出了權威解釋。據生態環境部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消息,重汙染行業依舊持續排放和煙花爆竹是這一波汙染的主要原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柴發合作出解答:主要原因在於重汙染行業排放量仍在高位。
  • 揮發性有機物(VOCs)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匯總
    本文整理了揮發性有機物(VOCs)相關行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及相應連結,以便大家查閱。10、《軋鋼工業大氣汙染物排放標準》(GB 28665-2012)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dqhjbh/dqgdwrywrwpfbz/201207/t20120731_234143.shtml 11、《電池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30484-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