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汙染的危害、成因與防治

2021-02-12 北辰生態環境

進入夏季以來,臭氧已青出於藍,悄然超越PM2.5,坐上很多城市空氣汙染物的「頭把交椅」。

與PM2.5相比,臭氧汙染更具隱蔽性,即使是晴朗的藍天,也可能存在臭氧濃度超標問題。如果臭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PM2.5的治理工作就會事倍功半,或者在一定程度上加劇PM2.5汙染。


臭氧的危害

臭氧是氧的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它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藍色氣體。臭氧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它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保護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線的傷害。它就像給我們撐了一把大傘,讓我們安全地生活在地球上。

近些年來,人類社會排放的各種汙染物導致近地面大氣臭氧濃度的不斷升高,特別是隨著城市化和工業化的發展,光化學煙霧頻繁發生,導致近地面臭氧層濃度不斷升高,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危害甚大。

臭氧具有強氧化性,能與生物體系中的不飽和脂肪酸、酶中的巰基、氨基及其他重要的蛋白質發生反應,短暫暴露在高濃度臭氧中,會引起咳嗽、喉部乾燥、胸痛、黏膜分泌增加、疲乏、噁心等症狀;嚴重暴露會明顯損傷肺功能,影響呼吸道結構,引起炎症,改變透氣率,甚至導致死亡。


臭氧與光化學煙霧的成因

對流層大氣臭氧主要來自大氣中的光化學反應過程,是一種典型的二次汙染物。

在一定氣象條件下(如強日光、低風速和低溼度等),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在太陽紫外線照射下,發生複雜的光化學反應,生成大量的臭氧、過氧乙醯硝酸酯、含氧有機物(醛類、酮類和有機酸類)以及PM2.5等二次汙染物。這種由反應物和產物形成的高氧化性混合氣團,稱之為光化學煙霧,其中臭氧是大氣光化學氧化劑的主要成分,佔總氧化劑濃度的85%以上。因此,臭氧常常作為光化學煙霧的代表性汙染物,並作為光化學煙霧防治的主要目標汙染物


臭氧汙染的防治對策

一旦臭氧濃度出現超標時,應儘可能減少外出,尤其是兒童、老年人及心臟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更應避免戶外活動。

相關焦點

  • 臭氧汙染危害與防治(一)
    1、臭氧是什麼?臭氧(O3),在常溫下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其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大氣平流層下部的臭氧層中,還有少部分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5公裡左右大氣最底層的對流層中。2、臭氧汙染帶來哪些危害它強烈刺激人的呼吸道,造成咽喉腫痛、胸悶咳嗽、引發支氣管炎和肺氣腫。臭氧會造成人的神經中毒,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
  • 臭氧的形成、危害與防治
    大氣平流層集中了約90%的臭氧,對流層臭氧僅佔10%左右,除了平流層輸入,近地臭氧大部分是在高溫光照條件下,由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加上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的揮發出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兩者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轉化而成的。NOx和VOCs是它的原材料,太陽輻射量則是它的驅動力,推動形成臭氧汙染物。
  • 高溫來襲,綿陽嚴防區域性臭氧汙染!
    8月24日,省汙染防治攻堅戰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臭氧汙染預警。
  • 萬萬沒想到,臭氧汙染危害這麼大…
    因此,對患有氣喘病、肺氣腫和慢性支氣管炎的人來說,只要暴露在低濃度的臭氧中,都可能對他們產生明顯的危害。毒理學研究發現,臭氧能引起肺部炎症,增強氣道反應性以及血液流變學改變。人群流行病學研究亦顯示,近地面臭氧汙染能引起一系列的人群不良健康效應。同樣,臭氧也會刺激眼睛,使視覺敏感度和視力降低。
  • 【環保科普】臭氧超標有哪些危害?
    但是,臭氧的危害你真的了解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深入走進它了解它▼對人類來說臭氧是把「雙刃劍」。遠離地面的臭氧是地球的「保護傘」,近地面的臭氧則危害不小。美國發生了著名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臭氧便是元兇之一,高濃度的臭氧嚴重危害了人體健康。據報導,1955年當地因呼吸系統衰竭死亡的65歲以上老人達400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
  • 臭氧為何會成為空氣汙染物?這裡講明白了→
    「加油站油氣汙染產生的VOCs是形成臭氧的前體物之一,尤其是我省日照時間長,常年高溫高熱的氣候更加快油氣轉換為臭氧的速度,造成臭氧濃度超標。」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薄毅解釋。對此,去年9月,省生態環境廳和省商務廳共同發布《關於夜間加油的倡議書》,向廣大市民倡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夜間加油。
  • 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祝您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項目開展3年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品質顯著改善,空氣汙染程度、頻率和天數均大幅下降。12月,PM2.5和臭氧(O3)複合汙染協同防控科技攻關預研課題啟動,攻關聯合中心踏上大氣汙染防治新徵程。在此,向一直支持大氣攻關項目和攻關聯合中心的各位領導、老師和全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最誠摯的祝福!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徵。
  • 大氣重汙染成因與治理攻關事關民生 | 光明網評論員
    光明網評論員:今天(11月16日)有媒體報導說,國家大氣汙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研究人員針對近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的空氣汙染過程分析認為
  • 第二十五屆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
    點擊上面藍字大氣汙染模擬訂閱     歡迎參加 分會場「大氣汙染源排放特徵和排放清單」  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的大氣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自1995年創辦以來,已成為我國大氣汙染控制領域最具學術影響力的盛會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揚塵的形成及危害」
    當PM2.5成為空氣汙染的「元兇首惡」,霧霾天氣持續延長,在輿論的聚光燈下不斷放大和發酵的今天,人們對大氣環境的關注越來越多,造成此類汙染物的眾多源頭中,建設施工揚塵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揚塵到底是什麼,它到底有哪些危害?揚塵究竟是什麼呢?
  • 臭氧說一二
    我國衛生部1979年制定的《工業衛生標準》中規定,臭氧的安全標準為0.15PPM。美國標準規定,人員可在0.1PPM濃度下工作8小時。國際臭氧協會規定,應用臭氧的專業室內,在0.1PPM濃度下,允許工作10小時。濃度為0.5-1PPM會引起人員一定反應,允許接觸的時間是1.5小時,時間長了會有口乾嗓子疼頭暈等不適。
  • 申城連續10天高溫出現臭氧汙染,比PM2.5更可怕!
    與「看得見」的霾汙染相比,悄悄「隱藏」在晴空萬裡中的臭氧(O3)行事非常「低調」,不易被察覺。臭氧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那為何臭氧又變成了危害?中科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說,臭氧究竟是正還是邪,主要取決於它所處的高度。
  • 厲害了,大氣汙染成因與控制及趨勢分析
    昨天的天還挺藍的吧,霾歇了,環保人可沒歇 京津冀區域大氣汙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5
  • 光化學汙染離我們有多遠?
    人類進入工業社會以來,如酸雨、臭氧層空洞等大氣汙染的現象並不少見,光化學汙染作為一種由工業廢氣引發的汙染,也曾經在不同國家出現過。對於這種汙染,我們究竟了解多少?又有哪些解決措施呢?對此,人民網科普中國採訪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常務副秘書長尹傳紅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心身醫學門診主任彭國球。
  • 雙語閱讀 |中科院啟動「大氣臭氧追因與控制」科技專項
    臭氧汙染是空氣汙染的一種形式,其特徵是在地面上高濃度的臭氧。目前,全球臭氧濃度正在上升,平均每年每立方米增加約1微克。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北京啟動該項目時說,儘管中國的空氣品質隨著許多空氣汙染物濃度的下降有所改善,但臭氧濃度卻一直在上升。空氣汙染控制仍然艱巨。
  • 大氣汙染的成因是什麼?來源有哪些?
    大氣環境本身具有自淨能力,可以使大氣汙染物稀釋和清除。我國通過立法、制定系列標準和規劃防治大氣汙染,目的是改善環境空氣品質,保護公眾健康。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與2013年相比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大氣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39.6%、34.3%和27.7%。
  • 大氣汙染成因解析之「工業企業排放汙染」
    近日,《致全市人民的一封信》在市民群眾中引起了廣泛關注,其中,針對大氣汙染的情況介紹,更是深入淺出。今天記者就信中提到的大氣汙染成因大家進行深度解析。隨著社會發展腳步的加快,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人們越發地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這片區域,以前霧霾天氣、大氣汙染、藍天工程等新鮮詞語現在也聽得越來越多。大氣汙染即大氣中一些物質的含量達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壞生態系統和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對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現象。
  • PM2.5危害大!但是比它更厲害的汙染源你卻不知道!
    以北京為例,環境監測中心數據顯示長期霸佔汙染物之首的PM2.5最近已被臭氧替代,而且它的危害並不亞於PM2.5:看到臭氧汙染超標的數據你是不是很驚訝?因為在我們的印象中不是要「保護地球臭氧層」、「防止出現臭氧空洞」嗎?怎麼臭氧成了汙染物?
  • 大氣汙染分幾種,成因是什麼?
    大氣汙染可分為一次汙染、二次汙染以及複合汙染。
  • 對抗臭氧 西安工地強制禁用含揮發性有機溶劑塗料
    記者從我市昨日召開的「夏防期」施工現場臭氧汙染防治工作現場會上獲悉,夏防期間,全市所有民用建築內外牆裝飾、建築工地內噴漆等作業,禁止使用含揮發性有機溶劑的塗料,要求強制使用水性塗料。隨著夏季的到來,臭氧漸漸替代霧霾成為西安空氣品質的「頭號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