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晚,在中石化海口龍岐加油站,三三兩兩的車正等待加油。「去年9月1日到12月31日,每天晚上8點到第二天早上8點,加油可以有優惠,鼓勵大家夜間加油。」加油站員工小吳說,有車一族在夜間錯峰加油,不僅減少排隊等候、享受夜間加油福利,還能減輕環境負擔。
「夜間加油」與減輕環境負擔之間有啥關係?
「加油站油氣汙染產生的VOCs是形成臭氧的前體物之一,尤其是我省日照時間長,常年高溫高熱的氣候更加快油氣轉換為臭氧的速度,造成臭氧濃度超標。」省生態環境廳大氣環境管理處負責人薄毅解釋。
對此,去年9月,省生態環境廳和省商務廳共同發布《關於夜間加油的倡議書》,向廣大市民倡導,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夜間加油。中石化銷售海南石油分公司、中石油海南銷售分公司等油氣銷售企業也投了贊成票,將積極鼓勵推行「夜間加油」活動,確保油氣回收裝置正常運行,儘可能減少油品裝卸、運輸、銷售環節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汙染。
近年來,我省從不同方面加強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汙染物的排放控制,積極防治臭氧汙染,為持續改善大氣環境「加分」。
比如2018年底,我省發布推廣使用國Ⅵ標準車用汽柴油工作方案,明確停止供應、銷售低於國Ⅵ標準車用汽柴油,並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燃料油「三油並軌」。「2019年1月1日零時起,我省供應、銷售的汽油全年蒸氣壓限值不大於60千帕,這一要求嚴於國標。這是我省油品質量升級工作的亮點之一。」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我省還瞄準交通等重點領域,推動限時淘汰黃標車、實施輕型汽車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推動新能源車向市縣和農村市場下沉……種種舉措都在不斷減輕空氣中的「汙染負擔」。
但這還遠遠不夠,臭氧汙染防治工作宜早不宜遲,且需要系統、精準、有效。2019年3月1日,《海南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正式施行,立足海南實際情況制定了凸顯地方特色的綜合治理措施。
此外,我省穩步推進「清潔能源島」建設,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從源頭上降低臭氧的生成。截至去年,全省光伏發電量連續兩年翻番,清潔能源發電量佔全社會用電量的40%,其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佔比10%。
生態文明建設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效的臭氧汙染控制,打好藍天保衛戰,是為了確保我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保持全國一流水平,推進海南生態環境質量居於世界領先水平目標的實現。
畢華建議,下一步,要加強臭氧汙染防治的頂層設計,儘快出臺臭氧汙染防治指南;重點控制臭氧前體物排放;加大環保部門檢查執法力度,加強預報,長期治理。同時,政府應多與相關科研單位合作,積極開展臭氧形成機理及控制對策研究,完成本地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源清單調查,剖析臭氧汙染形成機理,提出針對性強的控制策略,為臭氧汙染防控提供科學依據,並營造良好的臭氧汙染防控氛圍。
臭氧與PM2.5互相影響,成因錯綜複雜,畢華提出,在環境空氣品質管理中,要確立以臭氧和PM2.5為核心的多汙染物協同控制戰略,制定不同層面臭氧汙染防治對策,採取多方位綜合性治理措施。
作為個人,面對臭氧汙染,我們除了做好自我防護,還可以從多角度、細節處發力,比如夜間加油、家裝採用水性塗料、綠色低碳出行、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減少使用散煤和木柴等固體燃料等,都是以實際行動為藍天減少「烏煙瘴氣」、帶來更多清爽澄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