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擊上方"新民晚報"↑免費訂閱
申城連日「高燒」不止,臭氧汙染也隨之而來,近幾年來,它已成為眾多城市夏季大氣環境汙染的最主要「元兇」。與「看得見」的霾汙染相比,悄悄「隱藏」在晴空萬裡中的臭氧(O3)行事非常「低調」,不易被察覺。
據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的空氣品質監測數據顯示,7月25日至8月3日,本市已連續10天空氣出現汙染,首要汙染物就是臭氧。
臭氧是一種有特殊臭味的淡藍色氣體,主要存在於距地球表面20—35公裡的同溫層下部的臭氧層中。吸收對人體有害的短波紫外線,以屏蔽地球表面生物,不受紫外線侵害。那為何臭氧又變成了危害?
中科院氣象學博士後李汀說,臭氧究竟是正還是邪,主要取決於它所處的高度。「在距離地面20到30千米的平流層,高空臭氧層中的臭氧是當之無愧的『地球衛士』。但是,一旦臭氧到了距離地面10到100米左右的近地面層,它就變成了『健康殺手』。」
華東師範大學環境與科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束炯說,臭氧汙染常伴隨著夏季高溫出現。「往往夏季越是晴空萬裡、豔陽高照,越是紫外線強烈,氮氧化物(NOx)或揮發性有機物就越容易在紫外線照射下發生二次光化學反應,產生臭氧和其它氮氧化物,出現臭氧汙染。」
束炯和李汀都認為,城市化進程和工業的發展等人為因素,是導致臭氧汙染增加的主要原因。
上海是備受臭氧汙染困擾的城市之一。李汀介紹說,據2010年全年臭氧平均質量濃度顯示,全國臭氧汙染最嚴重的城市分別為重慶、廣東、上海、青島、北京、瀋陽、天津。
專家提醒,因為臭氧無色無味,很容易被市民忽視,但其實,其危害比PM2.5更可怕。「臭氧濃度超標會對人體健康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影響。
它會破壞人體免疫機能,誘發淋巴細胞染色體病變,加速衰老,致使孕婦生畸形兒;造成人的神經中毒,導致頭暈頭痛、視力下降、記憶力衰退;會刺激和損害鼻黏膜和呼吸道,這種刺激輕則引發胸悶咳嗽、咽喉腫痛,重則引發哮喘,導致上呼吸道疾病惡化,還可能導致肺功能減弱、肺氣腫和肺組織損傷,而這些損傷往往是不可修復的。
據流行病學統計,2008年全年,上海市因為臭氧汙染而導致居民死亡的有1892例、住院的有2.6萬多例。
束炯說,臭氧濃度的變化具有很強的時間規律性,「從上海的監測結果來看,臭氧濃度和日照有很強的相關性。清晨,臭氧濃度是非常低的。白天隨著氣溫升高,紫外線輻射的增強,臭氧濃度會不斷增加。通常,13時到16時濃度會達到峰值,此後隨著紫外線輻射減弱又逐漸降低。沒有光照後,臭氧濃度會在半小時內迅速降到零。」
臭氧超標的防護遠比PM2.5的防護難,戴口罩等對阻擋臭氧毫無作用。李汀說:「臭氧不是顆粒物,口罩是無法過濾。當臭氧汙染發生時,公眾尤其是兒童、孕婦應該避免戶外活動,房屋建築對於戶外的大氣汙染具有一定屏障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馬丹/文 沈毓燁編輯整理)
更多精彩新聞,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新民晚報移動客戶端
這篇文章傳遞了新知,對你有用就點個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