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臭氧的來源
臭氧是一種淡藍色氣體,微溶於水,有類似氯的刺鼻氣味。大氣平流層集中了約90%的臭氧,對流層臭氧僅佔10%左右,除了平流層輸入,近地臭氧大部分是在高溫光照條件下,由機動車、發電廠、燃煤鍋爐和水泥爐窯排放的氮氧化物(NOx),加上機動車、石化工業排放和有機溶劑的揮發出的揮發性有機物(VOCs),兩者在高溫、強光照條件下發生光化學反應二次轉化而成的。
NOx和VOCs是它的原材料,太陽輻射量則是它的驅動力,推動形成臭氧汙染物。
二、臭氧的危害
在平流層中臭氧層阻擋了大量的有害紫外線到達地球保護人類健康和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的「保護傘」。然而近年來平流層上層臭氧大量減少而平流層下層和對流層上層臭氧量增長對全球氣候起到不良的擾亂作用,而且臭氧超標對人體和動植物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Ø 臭氧是一種強氧化劑,被吸入呼吸道後,與呼吸道中的細胞、流體和組織很快發生反應,導致肺功能減弱和組織損傷,出現咳嗽、呼吸短促、鼻咽刺激,甚至在呼吸時有不適或痛感。
Ø 較高濃度的臭氧會損傷兒童的肺功能,引發胸痛、噁心、疲乏等症狀。
Ø 臭氧還會破壞人體免疫機能,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接觸過量臭氧,胎兒也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臭氧的防治
臭氧汙染防治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專家學者們普遍認為,臭氧汙染外因是氣象,內因是排放,防治的唯一出路是抓好臭氧光化學反應的前驅物如揮發性有機物、氮氧化物等的減排,主要通過減少機動車尾氣排放、削減重點企業汙染物排放、控制加油站等油氣揮發、減少溶劑使用、淘汰高汙染車等方式來進行。
ü 化工業減排:提高印刷、家具製造等行業的揮發性有機物排放標準以及建築類塗料與膠黏劑揮發性有機物含量標準。同時加強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等廢氣收集治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監管,從嚴從重查處廢氣收集、治理設施擅自停用等違法違規行為。
ü 使用清潔能源:淘汰中小型燃煤鍋爐,加強天然氣、太陽能、風能以及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的使用。
ü 建築工地等塗牆材料用水溶性塗料,淘汰有機塗料;噴淋設施以及工地霧炮機需正常開啟使用。
ü 餐飲行業:油煙處理設施需全部安裝並定期清洗,確保油煙達標排放,並全面禁止露天燒烤等無組織排放行為。
ü 移動源:提高汽油質量、回收油氣、防止汽車漏油和蒸發、開車減少剎車怠速;鼓勵購買和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對大型柴油機械及車輛實施錯峰管理,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ü 日常生活中:有車族應減少不必要的開車,多用公共運輸如地鐵,以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家中少用光電複印機及噴霧劑(如殺蟲劑,用髮膠代替頭髮噴膠等)。儘量使用環保油漆、清潔劑與辦公用品等,提高環保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