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於觀看了電影《你好,李煥英》。影片觀看完,心情久久不能平復。
我們總以為,父母就是我們的避風港,家永遠是我們的家。
我們總以為,等我們賺了大錢,有了足夠的經濟基礎,我們就可以好好地陪陪父母,讓他們過上子孫滿堂的快樂生活。
可是,我們卻忽略了時間無法倒流,歲月沒有重來,父母都有老去的一天。
電影《你好,李煥英》根據賈玲同名小品改編而成,講述了女主賈曉玲(賈玲演)在經歷「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之後,意外穿越時空回到1981年,見到年輕的父母,從而展開一段笑中帶淚的親情故事。
這是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的影片,片中媽媽一句「我寶」「我的女兒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這句樸實真摯的話,成了很多觀眾淚水決堤的時刻。
這世界上,只有媽媽最關心你是否健康,是否快樂,而那些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認可,在母親這裡,都微不足道。哪怕你一生平凡,在母親眼裡,也是最優秀、最耀眼的那個。
豆瓣影評區,一條短評收穫了上萬人點讚:「你以為你已經很愛很愛媽媽了,但媽媽遠比你想像中更愛更愛更愛你。」
曾看過一個問題:「什麼是家?」
有一個回答是這樣的:「有父母的地方,就是家。」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走了,家也就散了。
簡簡單單9個字,卻說出父母存在的意義。
「天冷了,穿上秋褲吧。」
「多吃點,上班才有精神。」
我們總嫌父母嘮叨,總想遠離父母。
等到長大後才發現,這些嘮叨,滿含父母的關心;這些管束,是對子女愛護的另一種表達。
他們用自己笨拙的方式,來表達愛,但子女卻從未認真傾聽。
魯迅說:「沒有什麼可以感同身受,除非你成為他。」
長大後才懂得,沒有什麼比愛父母更重要,也沒有什麼能比陪伴更貼心。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畢淑敏曾在《孝心無價》中寫道:「相信每個赤城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許下孝的宏願。
相信來日方長,相信水到聚成,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衣錦還鄉的那一天,可以從容盡孝。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們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不堪一擊的脆弱」。
別等到父母老去,才明白他們愛的方式;別等到他們離開,才後悔未曾真心相伴。
我們什麼都可以等,唯有愛父母不行。
有時候,一個擁抱,勝過千言萬語:一句「我愛你」,抵過無數「對不起」。
珍惜當下,不要讓「子欲孝而親不待,子欲養親不在」成為現實,更不要讓它成為永久的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