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假期,繁華都市有一群特殊的「小過客」從這個村到那座城,為的是和父母短暫相聚。微電影《候鳥季節》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小候鳥」潘鳳暑假期間來到了母親的暫住地寧波市江北區梅堰社區,在小候鳥關愛中心,她體驗到了一生難忘的美妙經歷……
《候鳥季節》裡的主角潘鳳和所有小孩子均居住在外來務工人員社區梅堰社區,都是地地道道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他們活潑好動、毫不怯場,不太守紀律,本色出演的社區書記李麗是唯一可以讓孩子們乖乖聽話的人,有很高的威信,可見她為小候鳥關愛中心付出的心血,得到了孩子們的認可。
影片短短十幾分鐘,卻出現了多次矛盾衝突,剛來城市的潘鳳自卑、倔強、不愛說話,導致多次誤會了人們對她的關愛,她的內心變化通過獨白來體現,並巧妙設計了一種載體——「讀心術」,使內心戲更自然細膩。同時矛盾衝突的合理設置,使影片的節奏緊湊不拖沓,確保了情節內容的充實飽滿。
片中還設計幾樣道具來刻畫人物性格和鋪墊劇情,如望遠鏡、魚缸、風箏等;精選配樂,與畫面節奏嚴絲合縫,增強了片子的感染力;鏡頭風格以固定鏡頭居多,構圖講究,巧妙利用光影,暖色調色,營造出小清新的風格。
本片拍攝時已是9月中旬,為了不耽誤孩子們的學業,拍攝工作都安排在雙休日,共分4周完成拍攝。拍攝之餘30多位小朋友與劇組同吃盒飯、溫習功課、一起遊戲,其樂融融。
在拍攝期間沒有一位家長過來探視,孩子們的父母都忙於工作,假期依然無暇照顧他們,這就是「小候鳥」面臨「二次留守」的現實狀況。本片出發點正是為了喚起整個社會對「小候鳥」們的關愛,這需要家庭、企業、社區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搭建關愛平臺,建立關愛機制。
(約稿:浙江省寧波市委組織部宣傳信息電教處 鮑亦君)
用鏡頭與時代對話
用光影為生命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