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 | 競爭的願景:亞洲大國地緣經濟視野

2021-02-25 經略網刊

[1]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新華社,2015年3月2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03/28/c_1114793986.htm

[2]孟曉旭,日本高質量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的構建與前景, 國際問題研究,2017年第3期

[3]張望,如何理解安倍訪問中亞五國的「有所作為」,澎湃新聞,2015年10月28日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89590

[4]樸英愛、張林國,中國一帶一路與韓國歐亞倡議的戰略對接探析,東北亞論壇,2016年1期.

[5]陳翔,南亞區域合作聯盟的發展現狀及前景,國際研究參考,2015年第6期.

[6]藍建學,莫迪治下的印度外交與中印關係,外交,2015年夏季刊.

[7]馬雷克·達布羅夫斯基(Marek Dabrowski),伊朗:從被孤立到經濟合作,國外社會科學文摘,2017年第1期.

[8]伊朗的鐵路變革,中國駐伊朗經商參處,2015年12月21日.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j/201512/20151201215396.shtml

[9]蘇春雨,土耳其中亞戰略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亞非縱橫,2015年第1期.

[10]俞正梁、李曉義,中美俄戰略關係新態勢,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15年第6期.

[11]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於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的聯合聲明,新華網,2015年5月9日.

相關焦點

  • 20國新願景:全球治理前沿問題國際論壇(V20峰會)
    由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院、多倫多大學蒙克國際事務學院聯合主辦的的Vision 20: International
  • 【國外智庫】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中國在亞洲——新絲路背後蘊藏著什麼?
    作者:Alice Ekman如今,亞洲已成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焦點。軟硬兼施:中國區域政策雙管齊下 (1)中國重申其領土主張 中國的區域政策雙管齊下:一方面,積極開展與鄰國的經濟外交,另一方面,在地區和邊境領土問題上立場堅定。 (2)中美之間的區域競爭 中美在亞太地區的競爭愈加激烈,這意味著對美國政治和經濟影響力的不斷挑戰。
  • 霸權統治時代結束,供應鏈地緣政治下的全球新秩序如何發展?
    中國的國內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引領全球,現在中國又創設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由此中國將成為全世界基礎設施項目的最大投資者。在《超級版圖》中,我設想了在能源、交通和通信等方面實現互聯互通後的世界圖景,並分析了在基礎設施重要程度超過國境線的世界中,地緣政治又將如何演化。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因此自然是探討這一主題的最佳起點。
  • 土耳其海峽:不僅是國際戰略要道,更是託起土耳其大國夢的翅膀
    土耳其海峽分別與黑海和地中海相連,是亞洲和歐洲的海上分界線。由於土耳其海峽地理位置特殊,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被國際戰略家稱為:天下咽喉,可見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土耳其海峽是西亞、北非和南歐通往黑海的咽喉,也是歐洲大陸進出中東的最佳通道。因此歷史上,土耳其海峽就具有非常高的軍事價值。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曾通過土耳其海峽遠徵希臘。
  • 亞洲大國剛恢復對中國合作,又突然毀約!中國:我早有準備!
    亞洲大國剛恢復對華出口,又雙叒叕毀約,中:還好早有準備!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其價值對一個貧油國來說非常重要,不然一開始美國對伊朗下達石油出口禁令時,印度不會變得那麼緊張,同樣的伊朗作為石油大國也成為了美國要對付的目標,經濟制裁、軍隊威懾、竊取情報等手段層出不窮,幾個月以來伊朗民眾因美國的極限施壓而瀰漫著灰色氣氛,凡是利用價值很高的資源總會有人競相購買。
  • 亞洲四小龍現在個個發達,為何亞洲四小虎卻個個窮困?
    二戰後亞洲經濟開始大發展,尤其是東亞、東南亞地區,出現了很多發展迅速的經濟體,當時有「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之稱。
  • 地緣 | 如果沒了石油美元,那天然氣美元要咋弄(上)
    原油生產大國多分布於中東,其他還有俄羅斯、美國等等。所以,美國將必然要把控地中海、波斯灣、紅海、馬六甲海峽以及南海等要地(U型路徑),也會在這些地方附近的國家駐軍、監控。與其說美軍在這些地方是為了保證原油運輸安全,不如說是為了確保美元石油的壟斷地位。而具體的方式,除了駐軍監視,也可以是攪亂地區穩定,阻礙該地區的國家對這些要地的控制權,以保證美國對這些地區擁有絕對的控制權/監視權。
  • 【欣•文化】環保公司願景「釋義」
    2013年6月,《內蒙古雙欣環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文化手冊》發布,正式確立了自己的使命——「讓資源優勢真正轉化為競爭優勢,創全球
  • 張中祥教授第三次應邀參加在IIASA舉行的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合作高端會議
    "處在大歐亞區歐盟—歐亞經濟聯盟:經濟合作長期議程研討會」於2016年11月22-23日在全球享有盛譽的國際應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nternational
  • 【英翻】印度首富:印度將追求一個目標,成為經濟和能源的雙料超級大國
    他在大會講話中表示,他預計後新冠時代的印度經濟將出現「爆炸式和指數式增長」。艾哈邁達巴德報導:印度信實工業董事長穆凱什·安巴尼周六表示,印度需要在可再生能源、低碳和碳回收技術方面的顛覆性解決方案,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和能源存儲和利用方面的突破和創新,以實現成為經濟大國和清潔綠色能源超級大國的雙重目標。
  • 東歐小國經濟告急!發函警告俄必須阻止下滑,連五角大樓都看懵了
    據外媒12月19日消息顯示,在當前大國激烈競爭背景下,許多小國則表現出了很大的依附性,比如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某東歐小國,為遏制經濟下滑竟要求俄羅斯方面做出某種公開承諾
  • 特別報導:亞洲四小龍的興衰 | 經濟學人精講第479期
    曾經,亞洲四小龍——香港、新加坡、韓國和臺灣是亞洲之光,全球經濟的寵兒,上世紀60年代初到90年代,它們的經濟基本上呈兩位數的增長。他們生產棉質襯衫、塑料花和黑色假髮,包括後來的內存晶片、筆記本電腦和股票衍生品,它們在經濟上的成就改變了幾代人的命運。
  • 瑞•達利歐:狹小世界的大國博弈,中國擁有時間優勢 | 雙語哈評
    這是旗鼓相當的兩個大國在一個狹小的世界裡進行的一場觀念形態博弈。換言之,這與貿易關係不大,而是事關兩個問題:由兩種不同的處世之道延伸出的不同的政府、企業、個人行為方式和全球地緣政治形態;與此同時中國正崛起為一個可與美國一較高下的大國,並且在不遠的將來還會進一步壯大,但世界並不大,在這樣的環境下,這兩個國家難免會以各種方式發生碰撞。
  • 韓進海運破產周年祭:韓國「航運大國」夢破滅
    如今,韓進海運破產已滿一年,受韓進海運破產影響,韓國航運業運力驟減,地位大不如前,已經逐漸淪為無足輕重的小角色,韓國「航運大國」夢也變得越來越遙遠。 據韓聯社報導,去年9月韓進海運破產遭法院接管,部分船舶和航線由現代商船以及韓國新成立的森羅商船(SM Line)接手。
  • 都2019年了,還認為印度是亞洲大國?一組數據將刷新你的認知
    在全球2.72億移民當中,40%來自於亞洲,這40%中的絕大部分移民都來自於印度。而絕大部分的印度移民已經拋棄了所謂的「大國夢想」,帶著一家老小前往美國、德國、沙特等國。這個事情看來的確有些怪異:印度自稱為「第三世界國力最強的國家」還號稱為所謂的「世界大國」,那印度民眾為什麼要紛紛離開印度本土,前往其他國家定居呢?
  • 蒙古國經濟衰退瀕臨崩潰,日本雪中送炭,大筆一揮支援250億
    據日本共同社消息稱,日前日本外相茂木敏充訪問了蒙古國,在訪問期間,茂木敏充表示將為蒙古國提供250億日元貸款,幫助蒙古國發展經濟。不久之後,雙方還有一攬子經濟合作計劃。250億日元貸款換來了蒙古國對日本「印太戰略」的支持。蒙古國則表示,接受日本提出的「自由開放印度--太平洋」戰略,蒙古國願意跟日本加強戰略夥伴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