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昏迷常常分布於臨床各科,但絕對是臨床急症。昏迷往往提示病情嚴重,包括顱內病變和系統病變兩大類。
顱內病變主要為顱內損傷、炎症、腫瘤、血管病變、組織變性等,基本上是由於病變直接損害與意識清醒有關的組織或高顱壓、腦組織移位引起繼發性損害。
系統性病變多由於中毒、感染、代謝異常等腦外系統疾病損傷了腦幹網狀結構、丘腦彌散投射系統、大腦皮質及其間的聯絡纖維。
那麼問題來了,哪些內分泌代謝急症可以引起昏迷?
昏迷有哪些診斷線索?
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果口服降糖藥或注射胰島素後沒來得及進食,很有可能導致低血糖昏迷;糖尿病患者用藥過量、甲亢患者服用甲巰咪唑可能誘發胰島素自身免疫症候群。
感染等應激極有可能是導致昏迷誘因,例如DKA、HHS或垂體危象;如果患者在服用苯乙雙胍,一旦遭遇感染,很有可能導致乳酸酸中毒昏迷。
青少年、兒童很可能是1型糖尿病導致的低血糖昏迷或DKA;青壯年女性需要警惕甲狀腺危象;老年人需要警惕2型糖尿病引起的低血糖昏迷或HHS;垂體危象亦需警惕(頭顱手術或放療史很重要)。
急性起病:最兇險的就是嗜鉻細胞瘤危象,臨床表現各異,非常容易誤診;起病緩者要考慮血糖控制不佳的低血糖昏迷;反覆發作昏迷需要警惕胰島素瘤引起的低血糖。後者在臨床上發病率相對低,曾經診治過一例晨間不易被喚醒的患者,最終確診為胰島素瘤所致低血糖昏迷,經過普外科手術治療後治癒。
噁心、嘔吐、食慾減退、腹痛、腹瀉需要考慮垂體危象等;如果食慾亢進、容易飢餓,要當心低血糖昏迷或甲狀腺危象;多尿口乾多飲需要考慮DKA、HHS、高鈣危象;
皮膚乾燥:DKA時脫水高達體重的10%甚至20%;HHS、高鈣危象亦會引起脫水;皮膚潮溼當心低血糖、甲狀腺危象;面色黃+水腫警惕粘液性水腫昏迷;皮膚蒼白:低血糖昏迷、垂體危象、嗜鉻細胞瘤危象;毛髮稀疏:垂體危象、粘液性水腫昏迷;消瘦:甲狀腺危象;肥胖:胰島素瘤所致低血糖,粘液性水腫;深大呼吸甚至爛蘋果味:DKA;呼吸急促伴心率增快:甲狀腺危象,DKA;發熱:甲狀腺危象、DKA或HHS合併感染;溫度過低:垂體危象;突眼:甲狀腺危象。
血糖高:DKA或HHS;血糖低:低血糖昏迷,垂體危象;血壓高:嗜鉻細胞瘤危象;血壓低:垂體危象、腎上腺危象,DKA或HHS也會出現;腺垂體激素減低:垂體危象;乳酸高、血糖高:乳酸酸中毒昏迷;血糖高,尿酮陽性:DKA;血糖高,尿酮陰性:H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