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小區群裡在討論一個問題——「累與不累」。起因是兩戶人家的孩子,都畢業於985高校,一個在某知名私企任高管,年薪很高但工作很累,每天不到深夜睡不了覺;另一個考上公務員,職位不高收入不高,但朝九晚五工作輕鬆,閒暇時愛寫點東西。有人認為,年輕人應該奮鬥,不應貪圖安逸,應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為不可知的明天多多積累財富,否則「現在不累,將來必累」;也有人認為,人各有志,錢是永遠也掙不完的,累壞了身子才可惜,若是有好的身體、好的心態,「現在不累,將來也不累」;還有人說,私企老闆都是「萬惡的資本家」,給你高工資不過是為了保證生產工具不被破壞,可以繼續投入生產使用,以賺取更多的剩餘價值,所以,你「現在累,將來未必不累」。
關於「累與不累」,我個人有切身的體會。因為自幼被父母嬌慣壞了,我一直不太勤快。生了小孩後,我婆婆從鄉下過來,既幫我照應小孩,又幫我幹家務,幾乎就是我家的全職保姆。有一日,同事和我聊起這個話題,說我是「享福的命」,我反駁道:「現在是享福,可將來呢?等婆婆老了,我肯定要照應她,為她養老送終的。」同事說:「我婆婆沒照應過我一天,但我將來不還是要照應她?別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事實上,我婆婆後來生病住院,經歷兩次大手術,出院後又需要精心照料,在長達一年半的時間裡,全是我的姑子們以及妯娌在輪流照應我婆婆。我的姑子們以及妯娌之所以心甘情願為我分擔重擔,一方面因為我「人好」(在花錢的問題上我從不吝嗇);另一方面也因為我「人懶」(她們不放心將危重的婆婆交給笨手笨腳的我)。因此,當別人在我面前感慨萬千,訴說家中老人如何如何難照應時,我的真的一點感覺也沒有。
如果,我就此得出結論,說我自己「命好」,一定會遭人唾棄:一個不勤勞的,沒有責任與擔當的人,能算「命好」嗎?充其量只是為自己的懶惰尋找藉口罷了。我舉這個例子僅僅想說明,有些因果關係,未必真的存在。
但是,我真的見識過「現在累,『將來』也累」的人。我有個親戚,過去家裡一直很拮据,他後來自己開店做生意,明明賺錢不少,可卻省吃儉用,對自己很苛刻,他希望能賺到足夠的錢,買上樓房,然後再去過自己理想中的「好日子」。可艱苦的日子卻在某一個夜晚毫無徵兆地戛然而止,因為過度勞累,他一睡不醒了。令人心酸的是,他家屬想為他找一雙新一點的襪子穿上時,竟然發現家裡他所有的襪子都有洞眼……「將來」,原本可以再遙遠一些,可對於他,卻因為過多地透支生命,從此沒有了「將來」。
人生有太多的不確定:有人先苦後甜;有人先甜後苦;有人一輩子享福,一路坦途,一路順風,輕輕鬆鬆走過此生;有人一輩子勞碌,溝溝坎坎、跌跌撞撞,身心俱疲捱過今世。
關鍵在於,你是否安於現在的「累與不累」?如果你覺得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累也不是那累,痛也不是那痛,那你就累著;如果你覺得自己不用活得太累,想用自己的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即使功不成名不就,也能安然自在,那你就不必太累。
現在「累與不累」,全在自己的選擇,沒有對錯之分;而未來「累與不累」,只能交由命運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