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禽,泛指掠食性鳥類,包括了隼形目和鴞形目的所有鳥類。常見的隼形目如金雕、大鵟、遊隼等,因白天活動,夜間睡覺而被稱為日行性猛禽;而鴞形目即我們所說的貓頭鷹,則為夜行性猛禽。
貓頭鷹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名叫雕鴞,大約有70公分長,翅展2米,重4-6斤。每到夜幕降臨,世界便屬於雕鴞,在黑夜中它難覓對手,是空中霸主,被稱為「暗夜之王」,但它也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每年能捕捉4000隻老鼠。
雕鴞白天喜歡待在家裡睡覺,因為此時它的眼睛幾乎看不見,任何人都可以騎在它的頭上羞辱欺負它。它與金雕、大鵟是死敵,如果在白天發現雕鴞,這兩種鳥都會攻擊它。金雕,大鵟同為大型猛禽,它們欺負白天眼睛看不見的雕鴞也就罷了,就連喜鵲和烏鴉也經常在白天欺負雕鴞,它們會成群地圍著雕鴞的巢飛來飛去,一邊飛一邊啄它。
深知自己弱點的雕鴞總是選擇忍耐,不能忍的時候就換個地方躲起來,等待黑夜的來臨。其他鳥類也心知肚明,入夜後勝負就會逆轉,它們絕對不是暗夜君王雕鴞的對手。
隨著夜幕降臨,對許多動物來說,一切都會變得模糊,但是在雕鴞眼中,萬物的輪廓卻越來越清晰,它飛上高高的松樹,開始高聲吟唱它的專屬戰歌,聲音在近處低沉,在遠處卻顯得響亮而異乎尋常。那是雕鴞迎接暗夜的儀式,「暗夜之王」即將君臨屬於它的王國。
當最後一道光彩消失之後,雕鴞的眼睛卻能在黑暗中「看清」一切,它舒張雙翼,穿過原野,沿著荒原,飛入樹林,它在途中驚嚇地上的走獸,攻擊樹上的棲鳥。這個時候,它是空中的霸主,黑暗中的王者。
雕鴞一般會棲息在一棵大樹上,頭靈活地轉動180度,眼睛像紅外線夜視儀一般,盡掃六路,雙耳像雷達一般,收聽八方。
它發現前面一百多米遠的地方有一隻老鼠,於是拍打翅膀,動作比影子還輕,無聲無息,就像拿著鐮刀的幽靈,又像武技高強的刺客,悄悄地靠近老鼠,在獵物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被它一擊斃命了。
雕鴞的翅膀張開後顯得又圓又大,翅膀上的絨毛具有很好的消音效果,飛起來悄無聲息,連聽覺靈敏的老鼠都難以察覺悄然而至的危險。它的眼睛對光線非常敏感,可以捕捉極為微小的變化,比人類銳利百倍,沒有什麼東西能在黑夜中逃脫它的法眼。它的聽覺也同樣敏銳異常,任何細小的聲音都可以覺察出來。
住在不同的地方的雕鴞,其食譜也不相同,除了各種鼠類外,它還吃水獺、野兔、刺蝟、狐狸、野貓等野生動物,連全身都有尖刺的豪豬,都是它捕獵的食物,它的雙腳結實有力,能把豪豬一把掀翻,然後用鋒利的爪子刺穿它柔軟的腹部。
一般的鳥類就不必說了,雕鴞甚至連其他猛禽都不放過,如蒼鷹、雀鷹、遊隼等,一旦在夜晚被雕鴞撞見,都會有可能成為它的美餐,算是報了白天被欺辱之仇。
不要看雕鴞捕獵時那麼兇猛,但它對待伴侶頗為專情,如果不出意外,雄鳥與雌鳥終年廝守,形影相隨,夫妻關係會維持一輩子。
雕鴞在不同的地區,繁殖期也會不同,中國東北地區的雕鴞繁殖期是在4-7月,新疆、西藏、四川等地的則是從12月開始。
雌雕鴞產卵後,它們會宅在家中,開始了全職孵化模式。雄雕鴞會負責外出捕食,並且每天定時把食物進貢給「太座」。當小雕鴞長大到兩、三個星期後,胃口也開始變大了,雕鴞媽媽就會把它們留在窩裡,和雕鴞爸爸一起外出捕食。
在雕鴞的食物中,鼠類佔比超過90%,而老鼠遇到這樣的「暗夜之王」獵手也是無可奈何。根據吉林林業研究所的統計,雕鴞每年可吃掉4000多隻老鼠,保護600畝森林免遭鼠害,真是名副其實的「捕鼠能手」,可說是人類的「好朋友」,對於這個「好朋友」我們是不是應該保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