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報》報導:日前,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牧區發生草原雕吃羊事件,有3隻羊被叼走。牧民在護羊時與雕群發生衝突,擊傷並抓獲2隻小雕。蘇尼特右旗森林公安局接到牧民報警後,將2隻翅膀受傷的小雕帶回治療,待康復後再放歸大自然。報導稱,這是該地近兩年相繼出現狐狸和狼吃羊之後,再次出現的野生動物吃羊事件。這足以證明生態保護取得實效,草原經過休養生息呈現出盎然生機。
野生動物種群重現並且發展壯大令人歡欣鼓舞。但這喜訊可不是全員共享的,它們給牧民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最近幾年,尤以狼害最為嚴重。《北方新報》曾多次報導過牧民飼養的牲畜被狼群大肆襲擊,損失慘重的新聞。牧民在保護私有財產與保護野生動物之間處於兩難境地,備受困擾。狼吃羊,雕也吃羊,受災牧民保羊不成,殺之不得,恐怕沒有閒情逸緻欣賞動物世界的精彩了。要使牧民保護野生動物的積極性不受挫,關鍵在於將經濟損失補償制度化,以解他們的後顧之憂。就在今年2月份,一個好消息傳來,自治區政府安排87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政策性補償因狼群襲擊牲畜給牧民造成的損失,為狼害「埋單」。同時,自治區政府還責成相關部門研究起草《內蒙古自治區境內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攻擊牲畜造成牧民損失補償管理辦法》,儘快建立常態損失補償機制。這個制度如果儘早兌現,矛盾定會大大緩解,牧民的野生動物保護意識將得到極大提升。
牧民科學有效的防範措施,加之合理的補償制度,就是一道雙保險,財產保護與野生動物保護之間可以達到一種良性平衡。這時,再有猛禽野獸出沒,喜訊的成分更大一些。
本文來源:北方新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