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國足備戰不丹前適應人工草皮
2010年6月13日斯洛維尼亞1:0戰勝阿爾及利亞的比賽,是一場註定載入史冊的比賽,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場在人工草皮上進行的比賽。在南非世界盃的十座球場中,莫卡巴球場和內爾斯普雷特球場都是使用了全新的人工草皮,雖然還算不上完全的人工草皮,但至少非天然的成分在逐漸增大,世界盃上第一次有了人工草皮的影子。
隨著人工草皮試驗的開展,已經有人在看好人工草皮在足球比賽中的前景——要知道,這得到了國際足聯主席布拉特的推動,可是個巨大的利好。
當然,此次南非使用的並非完全人工草皮,而是被成為第三代人工草皮的天然草與人工草混合系統,對球員們的發揮有何影響,尚在評估之中。說是人工草皮,其實只有3%的人工成分,用於草皮根部加固。草皮的表面仍然和天然草皮一樣,是在100%天然草表面下的20釐米處植入人工纖維。一個像莫卡巴球場這樣大小的足球場,工作人員要植入差不多2000萬根人造纖維,長度達到4.2萬公裡之多。伴隨著天然草的不斷生長,它們的根部也會和人造纖維「纏繞」在一起,人造纖維將草皮固定在場地上,這樣一來,人工草皮既有柔軟平坦的表面又有穩固的根部。有了人造纖維的強化固定,這種草皮無論在什麼天氣都能保證比賽不會受到草皮狀況的影響。而由於這種「假草」在整個球場的草皮中所佔的比重很少,因而基本上不會影響球員在球場上的感覺。
BJSM上的一篇文獻Risk of injury on third-generation artificial turf in Norwegian professional football 通過對挪威男子專業足球隊為期四年的跟蹤研究表明:在第三代人工草皮和天然草皮上運動,運動員的損傷率和損傷類型沒有顯著性的差異。(此文獻的全文見附件)
日本的另外一項研究對日本足聯下屬的六個青少年足球隊進行了一年的跟蹤研究,其中四個隊只在或主要在天然草坪上訓練,兩外兩個隊主要在人造草坪上訓練。這些足球隊中隊員的年齡為12至17歲。總共301名運動員參與了這項研究。急性損傷和慢性疼痛的情況每天都由各隊的醫務人員進行記錄。此外,教練記錄了每個運動員的訓練時間和所在場地的性質(天然或人造)。
通過此次研究可以得出兩個主要結論。第一、在這種新型人造草坪足球場上訓練,不會使年輕球員更加容易受傷,對於急性損傷和慢性疼痛來說都是如此。跟以前大多數對人造草坪足球場的安全性所進行的研究一樣,該研究表明年輕球員利用這種球場進行訓練是安全的。第二、教練員們應該注意到,較長時間的訓練,尤其是在人造草坪上進行訓練,會增加年輕球員遭受慢性疼痛的風險。在該研究中發現,腰痛跟在人造草坪上訓練時間的長短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