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不是按照病名看病,而是根據證候群看病。治療疾病的本質是非常重要的原則,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明朝太醫劉純奉旨組織醫官和錦衣衛,在詔獄中使用死囚犯做試驗,首先把2175個疾病,根據症狀歸納為16個證侯群,經過66年的努力,發現了七分養三分治的方法。
「人柒疾病,先用開胃湯服之,喝肉湯以補之,或曰七分養也。待其臟腑調和,形體漸安,再以猛藥治之,或曰三分治也」。[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胃氣就是人體的元氣,胃氣就是飢餓感!
人體的最大弱點,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差,許多人得病後,都不想吃飯,結果餓死。因此提升胃氣,保持旺盛的飢餓感是求生的先決條件。而提升胃氣的最好方法就是喝[開胃湯]。
使用[開胃湯]目的有兩個:一是增強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另一是增強氣化功能。氣化功能就是在強烈的飢餓感的下,身體自己清理體內的壞死組織。
⊙免責聲明:本圖文(或視頻)來源於網絡,如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點個在看,一起為中醫智慧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