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容君,我最近準備開店做生意,需要做塊招牌,社區工作人員跟我說戶外招牌需要符合規定、提前審批,到底哪些設施屬於戶外招牌,有什麼要求?
我們鼓勵商家大膽創新,設計個性化店招,但是,設置也有規範需要遵守哦。
看來大家對戶外招牌還是有很多未知。別著急,今天綠容君就開設周末小課堂,和大家詳細介紹下戶外招牌的那些事兒~
首先,讓我們從一份《長寧區戶外招牌設施設置規劃導則》說起。
2019年7月,長寧區綠化市容局編制了《長寧區戶外招牌設施設置規劃導則》,為全區的招牌設置提供規範化指引。去年以來,在違法和存在安全隱患戶外招牌拆除和復建的基礎上,區綠化市容局會同城管執法局、各街鎮,進一步開展戶外招牌合法化、規範化的長效管理。
今天,綠容君帶大家再次解讀《導則》,了解戶外招牌的設施規範,再次審視我區的戶外招牌復建工作。
《導則》首先根據長寧的地域風貌特徵,將長寧分為七大區域,每個區域設置了相應的招牌風格。尤其對歷史風貌保護區的招牌設置風格作出規範引導。
此外,導則提出了招牌設置的三個控制層次。首先是要符合《上海市戶外招牌設置技術規範》。其次是按照七大分區策略,設置相得益彰的招牌風格。最後是根據招牌附屬的不同建築物類型,設置具體的招牌樣式。
此外,導則還結合實際,補充了十條補充設置規則:
1、優先設置鏤空字式
2、過長統一底板, 宜分段設置
3、設置大小比例不宜過大
4、與層高高度比例不宜過大
5、店招間宜設計分隔形式
6、多式樣結合限定店招空間
7、可用更換樣式、有效的更替管控
8、避免連續店招多位置設置
9、字符設置符合語言文字規範
10、結合立面清理整改,強化維護不監管
以《導則》作為設計參考和技術規範,各街鎮因地制宜開展了招牌復建工作,呈現了百花齊放的格局。
例如:
愚園路的招牌設置,充分突出了歷史風貌區優雅、精緻、格調的風格,尤其是一些獨棟別墅的招牌,採取了統一的拱門式邊框,並配以協調的色彩,與周邊環境相融合。
再比如,針對居民區集中區域中小店鋪眾多的特點,《導則》建議可通過統一打造底色+自由創作的方式,使原本雜亂無章的招牌,在統一色彩格調的基礎上,彰顯各自特點。
遵義路
《導則》還針對連續街區較長、現狀建築沒有明顯建築線腳細節的情況,提出採用設計分隔形式的建議,通過使用金屬/格柵/其他襯板等分隔材料,以區分各個招牌。
接下來,綠容君還將圍繞創建有特色、共治有創新、監管有方法、管理有溫度等方面回顧今年以來的戶外招牌管理工作。
下一期,小編將帶大家展示今年打造的六條戶外招牌特色道路,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