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醫生強制休息權應成法治共識

2021-03-01 醫師報

「《醫師報》評論員 張廣有·醫生強制休息權 應成法治共識,[589].醫師報,2019-03-21(4)」

「周偉光醫生,我們要求你立即放下手中的工作,回家休息,待身體好轉後,再投入工作。」3月14日,帶病上班的海寧市中心醫院普外科周偉光醫生,收到一張強制休息通知單。

見慣了醫生「白加黑」「5+2」甚至帶病上崗的透支型工作模式,忽然看到這樣一份充分尊重對醫生休息權、健康權的強制休息通知單,跟很多醫務人員一樣,我不由得為該院的人性化管理而點讚。

醫院是最難請假的地方,也是勞動法中的休息權遲遲不能惠及的地方。2018年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顯示,三級醫院的醫生平均每周工作51.05 小時,二級醫院的醫生平均每周工作 51.13 小時,都大大超過40小時的法定工作時間。此外,僅有不到四分之一的醫生能夠休完法定年假。繁重的工作與不健全的勞動保障體制,使得醫生沒有時間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他們經常無法按時吃飯、休息,無法陪伴家人,因為他們把時間都奉獻給了患者。

然而,醫生畢竟是血肉之軀,不是不知疲倦的「機器人」。近年來時有發生醫生因過度勞累而猝死的事件,令人肅然起敬的同時,更多的是扼腕痛惜。我們的醫生培養、成長的周期十分漫長,每一名醫生都是國家和人民的寶貴財富。任何一位醫生的積勞成疾甚至英年早逝,都是個人、家庭乃至國家難以承受的損失。面對那些帶病上班的醫生,我們要用制度保護好他們的健康權益,用實際行動體現對醫生健康的尊重。

所以,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醫院的一張「強制休息單」,要想從根本上解決400萬醫生所面臨的超負荷工作問題,這不是靠一張「強制休息單」能解決的,必須從制度和法律層面進行解決。因此,我們呼籲立法機關就醫生的休息權保障問題立法或在修訂《執業醫師法》時考慮進去,同時,從制度層面建立醫生加班、值班後的強制休息保障機制,醫務人員的休息權才可能得以實現。

英國有句諺語:健全的身體比皇冠更有價值。我們需要愛崗敬業的好醫生,更需要不疲勞、健康的好醫生。

編輯: 畢雪立   審核:裘佳 黃玲玲

相關焦點

  • 超2/3的澳人支持強制口罩令!
    前段時間,澳人還在為應不應該在公共場所實施強制口罩令而爭論不休。
  • 強制休假來了?「想休,但不讓休、不敢休」的怪圈怎麼破?
    10
  • 法治陝西聲音 |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
    我們必須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構建更加公平、開放、透明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陝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面對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新任務,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意識,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堅決整治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以法治幫助市場主體防範化解風險,以法治促進企業創新活力釋放。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就是要用法治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產權和合法權益保駕護航。
  •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及藥物用法用量 | 指南共識
    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急診精神醫學學會(AAEP)兒科激越最佳評估及治療最佳實踐(BETA)指南共識工作組通過使用德爾菲法,撰寫完成了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管理共識,全文發表於West J Emerg Med. 。由17名專家形成的工作組認為,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管理應個體化,由多學科協作完成,而藥物僅僅是綜合幹預的一部分。
  • 【雙語社評】沙特記者死亡,一石激起千層浪
    相關文章:【雙語社評】美露骨挑撥中拉,是對拉美的蔑視【雙語社評】新疆治理的目標和實踐都是正義的【雙語社評】沙特事件考驗華盛頓如何對待人權【雙語社評】新疆局勢軟著陸,這樣的治理值得尊敬【雙語社評】美方挑釁連連,中國克制而堅定本文系環球網、環球時報英文網站社評,中文部分略有刪減
  • 成長關注 | 強制報告制度:強勢保護未成年人(上)
    發生在河南省新鄉市的一起母親傷害10歲女兒致死案便是由醫療機構落實強制報告制度而案發。在親戚朋友和學校老師、同學眼中,女孩一直是個乖巧懂事、學習努力的孩子,十年間幾乎沒有和母親一同生活。所以,今年疫情期間,知道母親想接自己去住,她很開心。但孩子萬萬沒想到,重逢僅僅數月,自己就被親生母親虐待致死。那麼,女孩因何被打死?又是誰揭穿犯罪分子的謊言?
  • 讀點|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的流程(國際共識)
    小編說明:這篇CPIP(即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國際共識,源自近期的
  • 經典文獻 | 拉丁美洲的「華盛頓共識」
    華盛頓共識「華盛頓共識」一詞起源於經濟學家約翰·威廉姆森(John Williamson)於1989年撰寫的一篇論文。其主張政策主要為:將政府支出重點轉向醫療與教育領域等基礎設施;降低邊際稅率、擴大稅基;貿易自由化、私有化、放鬆政府管制等。該思想反映出一種向新古典主義經濟思維的轉變,強調削弱政府作用,強化市場作用。
  • 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谷內表示,日方高度重視日中戰略互惠關係,願意著眼大局,同中方通過對話磋商,增進共識和互信,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推進日中關係改善進程。  雙方就處理和改善中日關係達成以下四點原則共識:  一、雙方確認將遵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各項原則和精神,繼續發展中日戰略互惠關係。
  • 黃志雄教授和英國學者合作完成的論文《走向網絡空間國際法治:中西方路徑的比較分析》在SSCI刊物發表
    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自2011年以來大力推行「網絡空間法治」。中國政府近年來也日益重視網絡空間國際法,2017年3月1日發布的《網絡空間國際合作戰略》高舉「網絡空間國際法治」的旗幟,主張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國家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和國家行為規範,推動構建以規則為基礎的網絡空間秩序。
  • 啊喇鄉中心學校聘任法治副校長、輔導員 助推法治進校園
    為切實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培養青少年特別是未成年學生的法治觀念、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預防和減少青少年學生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構建平安、和諧、
  • 李心草案以「過失致死」定案,實事求是才合於法治
    這和公眾對此案的預判有一定的落差,但實事求是恰恰是法治的原則所在。本案的進程一波三折,最初警方的認定是醉酒自殺,之後,李心草母親的申訴信在網上引發了極大的關注,之後,警方對羅秉乾以「強制猥褻侮辱」立案偵查,在經過了11個月的偵查、起訴和審理之後,最終將刑事罪名定為「過失致人死亡罪」。
  • 法治社會豈容刀刃亂舞!
    法治社會無法容忍對代表公平與正義的法官的暴力侵害。國家法律明確規定要保護法官的人身安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法官的職業尊嚴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護。對法官及其近親屬實施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侵害、威脅恐嚇、滋事騷擾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依法從嚴懲治。
  • 社評:讀賣新聞出息點,莫看著美國臉色說中國
    (本文系環球時報社評,原題:讀賣新聞出息點,莫看著美國臉色說中國)來源:環球時報社評覺得不錯,就點在看哦~!
  • 【教科】張志銘教授主講:中國法治建設中的規範協同問題
    張志銘教授主講:中國法治建設中的規範協同問題
  • 醫院「住院指標」,強制職工拉人住院,否則罰款
    據河南電視臺消息,8 月 16 日上午,有網友反映,河南省中醫院西區醫院強制要求醫院職工每人找 5 個住院病人住院,如果找不到就扣工資 200 元。採訪過程中,醫院醫護人員承認此事屬實,一醫護人員稱「臨床有5個名額,多收有獎勵,收的少有處罰」;另一醫護人員則稱,其父親都已經入院就診。
  • 【紅領巾法治小講堂】第十一期校園篇·陳子健《食品安全伴我行》
    今天我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法治小故事《食品安全伴我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人的生存離不開食物,食品的安全直接影響到人的健康與生命安全。近年來,在網絡上,在新聞裡,我們常常都會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食品安全事件頻遭曝光。在2015年6月,邯鄲市磁縣黃沙鎮一所中學發生了食物中毒事件,前後52名學生被送去醫院,有11名學生病情較重,留院觀察,其餘去門診治療。
  • 【關注】法治社會豈容刀刃亂舞!
    法治社會無法容忍對代表公平與正義的法官的暴力侵害。國家法律明確規定要保護法官的人身安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五十五條規定,法官的職業尊嚴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護。對法官及其近親屬實施報復陷害、侮辱誹謗、暴力侵害、威脅恐嚇、滋事騷擾等違法犯罪行為的,應當依法從嚴懲治。
  • 濱州一「釘子戶」被強制執行!
    10月22日上午,濱城區法院執行局執行一大隊開展「發揮執行職能、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專項執行行動暨結案集中攻堅行動,對位於濱城區濱北辦事處的1處土地和4幢房屋進行了強制騰空並交付申請人本次行動出動幹警20餘名,法警大隊協助執行,並邀請人大代表全程監督,前後歷時9小時,一件五年未了的糾紛終於塵埃落定,進一步優化了法治營商環境。2016年7月,濱城法院立案審理了某倉儲公司訴某車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倉儲公司請求法院判令車業公司將位於濱州市濱城區濱北街道辦事處四處房產及土地返還倉儲公司。
  • 大多倫多地區(GTA)將強制要求室內戴口罩!下周就開始!
    最新消息,由萬錦市市長薛家平(Frank Scarpitti)率先提出,要求省府在全安省範圍內強制實行口罩政策。他的呼籲立刻得到大多地區多位市長的響應。例如,多倫多市長莊德利,密西沙加市長康寶麗(Bonnie Crombie),賓頓市長彭建邦(Patrick Brown),以及旺市市長貝維拉瓜(Maurizio Bevilacqua)等等,都要求強制實行室內戴口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