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個肥宅,周末下午窩在家看劇吃炸雞是我最快樂的事。
當然,肥宅快樂水是少不了的。
在物價飛漲的今天,一杯奶茶就要十幾二十塊,但是可口可樂只需要兩三塊,實屬良心價。
而且這三塊錢的價格,第一口就值兩塊五。
不過這充滿童年回憶的飲料,近日卻攤上事了……
前幾天著名飲料公司可口可樂在員工培訓內容裡加了「Try to be less white」標語,被白人在推特上狂噴…
重點不是這張幻燈片,而是後面一張解釋了什麼是Try to be less white。
少點白人氣息:少點壓迫、少點傲慢、少點自以為是、少點戒心、少點愚昧、多點謙遜;要去傾聽、去相信、不要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要白人抱團。
雖然有部分白人是這樣的,但是可口可樂公司直接一棒子打死所有白人,字裡行間暗含著對其的深深歧視。
我們可以看到其實這個PPT都來自於一個長達11分鐘的視頻,標題為與羅賓·迪安吉洛一起面對種族主義。
她用調查研究得到了以下結論:在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白人在社會環境下認為他們天生就高人一等;在孩子們3到4歲的時候就已經知道成為白人更好。
所以這個羅賓·迪安吉洛是何許人也?
她是美國的一位作家、顧問和推動者,致力於白人種族主義研究。
而引起爭議的PPT則是她個人的在線課程,被可口可樂公司傳到了內部的LinkedIn培訓學習平臺上。
視頻曝光後,可口可樂發表聲明否認其視頻是他們必修的課程。
在提供給《新聞周刊》的另一份聲明中,可口可樂進一步聲稱:「我們需要進行全面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培訓,並且需要員工的反饋,反映出廣泛的背景,觀點和專業知識。」
即使可口可樂在第一時間就將該視頻下架,但還是在推特上遭到了大量白人的抵制。
暴躁老姐直接開噴:去TMD可口可樂!
這哥們直接把可口可樂倒進馬桶。
有人說可口可樂想讓我們少點白人氣息,多想想黑人,但是我們在大街上的犯罪率遠不及黑人們。
在這我就要說了,打砸搶傷亞裔的沒有你們嗎?
沒有了可口可樂還有百事可樂。
這老哥挺逗:我不會再買可口可樂了,如果我想喝,我就去偷一瓶。
還記得之前可口可樂的宣傳片裡用了北極熊的形象,結果這回被人調侃:北極熊全是都是白的,是不是要換一個動物了?
還是沙雕網友最好笑:培訓完的可口可樂員工,開始把自己塗黑。
可口可樂這一波騷操作下來,恐怕最大的贏家是百事可樂。
事實上可口可樂已經不是第一次卷進種族歧視中了,1999年就曾被眾多黑人員工指控涉嫌歧視而賠償了1.925億美元。
但是可口可樂自身又大力推進平權運動,幾年前為了號召人們關注民族歧視問題,可口可樂在中東地區去掉了瓶身的Logo和配料說明,只留下了一條有弧度的白色絲帶圖案。
象徵著穆斯林女性的傳統頭飾,瓶身還印有:「Labels are for cans,not for people.」意味著人不應該被打上標籤。
雖說這波可口可樂在美國種族歧視最風口浪尖的時候鬧出了么蛾子,遭到大批人的抵制,但是這波抵制也不知道能持續多久。
畢竟有不少人覺得白人確實存在那樣的問題,戳中他們內心了就急得跳腳。
說到底還是意識形態的問題,這玩意就統一不了,建議可口可樂還是專心做產品吧。
反正我喜歡喝旺仔、AD鈣奶、喜茶、樂樂茶等國產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