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食品供貨商「美國食物」(US Foods)最新研究調查消費者與外送員的「習慣與痛點」,包括等待餐點抵達的時間、給小費的內心掙扎,而28%的外送員則坦承偷吃客人餐點。
這項調查提供了餐點外送產業的一些獨特內幕,例如客人從下單到取餐的等待時間多長和打賞態度等;受訪的近500名外賣郎中,54%承認會被食物香味引誘,28%則坦言直接偷嘗客人的食物。顯然美食難以抗拒,特別是別人付錢的餐點。
顧客可不接受這種行徑。當被問到如果碰到這種情況會多生氣時,在1到10的測量程度中(1代表「沒什麼大不了」,10代表「絕對不能接受」),顧客的憤怒達到8.4。85%的顧客希望餐廳投資「防破壞標籤」以解決此問題,另有17%的顧客反映餐點未送達或直接放在門外。
當然,顧客並非聖人,外送員對顧客的頭號抱怨就是小費。60%的外送員說,他們經常對小費太少或根本沒小費感到氣惱。但是95%的顧客都說,他們會給外賣郎小費,然而66%的顧客也稱,外賣郎拿不到服務費和運送費會影響他們給的小費金額。三分之一的顧客平均給5元,但57%的顧客給的較少,給6元以上的顧客比例僅為11%。
調查也顯示,人們的智能型手機平均有兩個食物外送應用程式,每月點餐約三次;最熱門的應用程式包括Uber Eats、Grubhub、DoorDash和Postmates,這些全是與餐廳或雜貨店合作的第三方外送服務。其他研究發現,2015年以來,「便利進餐方式」在食物外送產業和各年齡層中迅速發展,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和千禧世代。
「美國食物」訪查曾用食物外送應用程式點餐的1518名美國成人,響應者的年齡介於18歲到77歲之間,中位數為31歲;另訪查至少曾為一個食物外送應用程式跑腿的497名美國成人,外賣郎的年齡中位數為30歲。
來源:世界日報編譯陳韻涵
說一千道一萬,不如你的一句「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