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黑土區糧食產量佔全國的1/4,保護好黑土地就是保住了我們的『飯碗田』。」在2021年黑龍江省「兩會」期間,黑龍江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副主任,北大荒農墾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楊寶龍非常關注黑龍江省《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黑土地保護的內容。楊寶龍表示:「黑土保護是一場涉及工程、農藝、生物多領域的立體戰和長久戰,需要我們綜合施策、久久為功。」
楊寶龍介紹,黑龍江墾區擁有典型黑土面積4100萬畝。2014年以來,墾區的秸稈全量還田面積逐年增加,如今已達到95%以上。2015年以來大力開展農業「三減」行動,成效顯著。以2014年和2017年的相同點位3894個數據進行比較分析,墾區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從4.4%提高到4.46%,提高了0.06個百分點;有效土層平均厚度從52.1釐米增加到58.1釐米,增加了6釐米;耕地質量提高了0.3個等級,墾區土壤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楊寶龍對黑土耕地保護工作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是從長計議。建議儘快編制黑土保護的「十四五」專項規劃,為黑土保護工作提供遵循。進一步加大對黑土保護基礎性科研項目的投入,提高黑土保護技術集成創新能力和轉化應用水平。把是否有利於黑土保護作為農田設施建設項目的重要風向標。第二是因地制宜。以有機質含量為例,由於不同區域不同土壤類型有機質的有效成分和周轉率不同,北部區域的有機質提升目標可能要達到5%左右,而在哈爾濱周邊3%就很合理了。再比如,秸稈全覆蓋還田模式在某些地區效果很好,但綜合考慮,該單項技術具有特定區域的生產適應性。建議不同地區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技術模式。第三是擴大試點。以墾區為例,墾區耕地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都有分布,典型黑土地面積4100萬畝,佔黑龍江省的26%。建議在開展第三批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工作時,加大對墾區的支持力度。第四是完善投入機制。黑土地保護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工程,投入大、時間長、見效慢。集體所有權土地對於黑土地保護投入上建議以國家為主體,農民為補充;國家所有權土地的黑土地保護投入上建議以國家為主體,企業為補充。
楊寶龍介紹,2020年12月5日,北大荒集團在北京召開了黑土地保護專題研討會。下一步,北大荒集團將組織編制黑龍江墾區黑土耕地保護「十四五」發展規劃,探索建立適合墾區不同區域的保護性耕作措施,重點圍繞加快推進「六個替代」「六個全覆蓋」工程,推進工程與生物、農機與農藝、用地與養地相結合,形成能複製、可推廣的技術路線與模式,全力做好黑土耕地保護工作。
(原文刊登於2021年2月23日糧油市場報A01版)
來 源丨糧油市場報
總值班丨劉新寰 統籌丨劉超 編輯丨從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