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法學博士生:聊聊英文寫作和參賽心得

2021-02-21 孟慶偉英文寫作

2020 年已經過去三分之二了,為了檢驗「迷你寫作訓練營」會員的學習效果,也為了鼓勵大家多思考、多動手寫,8 月我們舉辦了第二屆現象級英語社群英文徵文比賽。

和第一屆一樣,會員需要從 2020 年訓練營中學過的 70 個句式中選擇 2-3 個,寫一篇 1-3 段話、總字數不超過 150 字的作文。寫作話題不限,但必須緊扣選定的主題。

巧的是,這次參賽人數和第一屆一樣,都是 19 人,但作品的整體質量提高了很多,以至於我在匿名打分的時候非常艱難,權衡很久之後最終給出了 2 個並列一等獎和 4 個並列二等獎(比賽規則是一、二等獎各一名)。

接下來,我們會邀請這 6 名獲獎會員,讓她們從自己的視角分享和示範下自己是怎麼寫作的。相信讀完這幾篇,你會認同:好的寫作不是偶然的;平時的句式練習可以為徵文、考試中的篇章做好充分準備。更重要的是,寫作還可以很快樂!

這篇我們邀請的是二等獎獲獎會員 Rye

作文主題:

社會上普遍存在因自身經歷的或大或小的童年創傷,而對原生家庭持有逃避或怨恨的態度,但這種態度不必然合理。

作文:

Do you ever brood over your controlling parents? If you do, you are not alone. Discussions on social media in China provide a glimpse into a pervasive family-of-origin complex. (05) Many netizens bear a grudge against their parents and crave distancing themselves from dysfunctional families. 

This phenomenon arouses an intriguing question: why does a family, which is expected to support you, actually disappoint you? You may reply dismissively that a family makes or breaks one’s success. A toxic childhood could seriously ruin one’s life. Yet, tempting as it is to endorse this idea, the reality is more complicated. (46)

We need to keep the is-ought distinction in mind. To understand the causal effect of one’s childhood is wise; to bend that understanding to a justification of one’s attitude towards parents is not. (49) Thus, the downside of one’s upbringing does not necessarily rationalize one’s resentment. Then, which response is appropriate? [150 words] 

Rye 註:意圖是把這三段話作為一篇討論原生家庭小文章的一部分,所以最後在一個問句戛然而止,引出後面關於如何妥當對待原生家庭的討論。

Justin 註:文中括號中的數字代表「迷你寫作訓練營」句式期數。

分享:Rye

協調:Stella

提問、編輯:Justin

可以簡單介紹下你自己嗎?

Rye我叫 Rye,目前在英國讀法學博士一年級。

你寫這篇作文大概花了多長時間?可以分享下你的寫作流程嗎?

Rye我花了 4 天時間準備這篇作文,每天大概 1-2 個小時,加起來 7 小時左右。

寫作流程大致是:

1)確定主題;

2)廣泛閱讀外網上和主題相關的文章,積累表達和觀點;

3)確定文章的 idea 以及框架,考慮可以用到哪些學過的句式;

4)在寫作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想法,明確 idea;

5)修改和潤色語言。

因為當時正好看了《隱秘的角落》,決定寫和原生家庭相關的主題。確定主題之後我就開始在 Google 上搜索關於這部劇的影評以及和原生家庭相關的文章。因為作文篇幅有限,需要在寫作之前想好自己的 idea,這樣才可以在 150 字內言之有物,向讀者清晰地傳達出我的意思,但我最開始不是很清楚自己究竟想表達什麼,只能邊動筆邊想,不斷調整,讓 idea 更加清晰。

比如最開始我打算寫一篇劇評,主張網友對《隱秘的角落》裡周春紅這個角色的憤怒是不合理的,因此就按照這個 idea 確定框架,但後來感覺在 150 字範圍內無法把這個 idea 說清楚,因為一篇劇評的性質決定了我需要介紹劇情、人物特徵等等,這都需要花費很多篇幅。所以後來我就從劇評調整為議論文,主張因自身的童年創傷而對原生家庭持有怨恨的態度是不合理的。確定了這個 idea,框架就確定為提出現象、提煉問題、論證觀點的結構,並根據框架考慮會用到哪些表達和句式。

確定了文章的基本骨架之後,我就開始填充語言,然後對初稿進行潤色,比如表達是否清晰、簡潔,用詞是否可以更加準確,語言讀起來是否可以更流暢等等

你是怎樣將學過的句式和選擇的主題結合起來的?歡迎具體舉例分享。

Rye學過的句式都非常高頻,因此用在文章中不算非常困難,難的可能是如何用得自然且恰到好處。為了防止自己生搬硬套,我在寫作之前複習了之前學過的句子,比如按照描述類、評價類、過渡類、對比類進行分類,在潛意識裡大致對這些句子有了印象,寫作的時候主要考慮自己文章的 flow(也是 Justin 之前說過的句子之間的連貫性)需要什麼樣的表達,這個時候潛意識裡積累的句式可能會順其自然浮現在自己的腦子裡。

比如我在開頭引出問題的時候,提出了一個普遍現象,即在當下的社交網絡上對原生家庭存在抱怨的態度,然後我就想在第二句從這一現象引出更加抽象的原生家庭情結,當時腦子裡馬上蹦出的就是「X provides a glimpse into Y」這個句式。

還比如我在第二段提出一種通常觀點,即認為糟糕的原生家庭實際上毀了一個孩子的一生,持有抱怨的態度也就理所當然。我想反駁這種觀點,然後提出自己的主張,這裡想到的是「Yet, tempting as it is to endorse this idea, the reality is more complicated.」如果清楚自己句子邏輯的 flow,並且對學過的句式比較熟悉,那麼這些句式實際上就已經成為自己積極語料的一部分了,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來調用。

寫作過程中你藉助了哪些工具(比如詞典、App、網站等)?可以舉 1-2 個例子具體說明嗎?

Rye我主要使用的是 Google,歐陸詞典和 Grammarly。

Google 的用處很多,包括積累詞彙和觀點,搜索自己的表達是否正確,增加更多更好的表達。比如我在搜索原生家庭相關的文章時,就積累了 family of origin、dysfunctional families、controlling parents 這些主題表達。

歐陸詞典主要也是用來確認自己的表達是否正確,比如 bear a grudge against sb.,crave (for) sth. 這些詞組的搭配,都是通過歐陸詞典來確認的。

Grammarly 是一個寫作校對軟體,自己寫論文的時候也經常用,可以檢查出一些低級錯誤。

這次寫作中你遇到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如果有的話)?

Rye我認為最大的挑戰是自己心手不一。本來中文寫作也會有萬千思緒在胸中奔湧,就是不知道如何用文字捕捉的時候,但在用英文寫作時這個問題更加明顯。可能英文寫作更加暴露出了自己語言上的含混。因為中文是母語,寫起來相對而言更加隨意,即使某些用詞不夠具體,句子之間也沒什麼邏輯,但因為自己平時已經習慣了這樣說話,對這些問題也就不是很敏感。

但是在用英語寫作時,很多時候只有在自己想清楚之後,才知道要怎麼用英語去表達,或者怎麼在詞典上去搜索相應的英文表達,所以英文寫作對語言的清晰性有著更高的要求,我在寫英文的時候也就更加舉步維艱。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英文寫作實際上是挑戰自己跳出母語舒適圈、在語言上追求更清晰、更精準的一種方式。

你對你這篇作文中的哪句話最滿意?為什麼?

Rye最滿意的是我對這篇作文討論問題的提煉:why does a family, which is expected to support you, actually disappoint you?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這句話表達精煉。我在提煉問題時,覺得既然文章字數這麼少,最好可以用一句話把問題清晰又簡潔地表達出來,所以就想製造出一種對比,使讀者直觀感受這個問題,有想要進一步閱讀的欲望,所以當時就想到可以從「家庭」出發。家庭一方面被稱讚為是溫馨的港灣,給人安慰和支持的地方,但另一方面當代年輕人又普遍對自己的家庭持有疏離甚至抱怨的態度,這種對待家庭的矛盾態度就呈現出一種對立,會讓人想要進一步探究為什麼存在這種情感上的斷裂。

二是這句話很好讀。因為在提煉問題的時候設計了對立,我就想在表達的時候,也通過文字把這組對立表達得更強烈,在英文中,一種體現對立的方式是押韻。我當時想了很久怎麼押頭韻,但沒有想到合適的詞,突然意識到 support 和 disappoint 這兩個詞正好是押尾韻,就最後確定用這兩個詞。

寫作過程中有哪些問題是你已經發現但無法自己解決的?

Rye我覺得我比較大的問題是積累不夠。其實我的英文輸入不算特別多,雖然平時因為專業原因,會讀很多學術著作,但語言相對簡單,同時為了追求精確性,一般也不會強調語言表達的多樣化,因此我的輸入是比較單一的,這也就限制了我在寫學術之外的文章時,感受到一種力不從心,覺得自己在用英文表達時總有種詞不達意的感覺。當然這個問題也無法馬上解決,只能讓自己建立閱讀非學術英文資源的習慣,並且逼迫自己在學術環境之外也要多使用英文。

你平時在迷你寫作訓練營是怎樣學習的呢?可以分享下你的學習習慣和建議嗎?

Rye其實說來慚愧,我沒有每一期都交訓練營作業,只是給自己確定了一個原則,覺得如果要動筆就要寫好,儘可能挑戰自己用沒有用過的表達或者句式,如果是聽語音反饋,也會要求自己聽完之後要把收穫明確寫下來。我開始練習寫作時是無頭蒼蠅,只是憑自己的慣性做每一步的工作,聽語音反饋筆記也做了很多,但長期下來覺得留下來的東西並不多,後來我就在聽 Justin 怎麼寫的時候,看 Justin 拿到句子會注意哪些地方,慢慢形成自己寫句子的 checklist,在聽語音反饋的時候,也會以哪些對自己以後的寫作有用為原則(low-hanging fruit),對筆記進行整理,主要是分為「語言表達」和「寫作技巧」兩個部分

印象筆記裡的checklist

除了學習,我覺得複習也很重要。我現在每天會有晨讀的習慣(在沒有現象級英語晨讀訓練營的時候也會堅持),有時候是讀晨讀訓練營的材料,有時候是讀迷你寫作的筆記,我覺得複習就像和新朋友保持聯絡,多見幾次就會變成老朋友。除了複習零散的知識點,也要不定時的對自己總結的 checklist 進行更新。

如果對寫作訓練營的小夥伴有什麼建議,可能就是大家在決定參與寫作營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目的,或者說想從中收穫什麼。我最開始學的時候不是很清楚自己想學什麼,看到自己不知道的就都想記住,但是最後留下來的東西很少。我現在的目的就是想練習自己精確地表達一個 idea,所以在寫作營中會重點關注 Justin 是如何分析句子的邏輯,並通過組織語言讓表達更精準的,相對地,我也就會放過一些沒有見過的表達或者無法馬上掌握的寫作技巧,除非這個新知識點可以幫助我比其他詞彙更精確地傳達一個意思。

你覺得參加這次比賽收穫最大的是什麼呢?對你接下來繼續在迷你寫作訓練營學習有什麼啟發呢?

Rye我覺得這次比賽的收穫很大程度上跟這段時間參加寫作營的經歷有關。寫作訓練營帶給我的,並不是某些具體的知識,而是一些關於什麼是好的英文的理念。在 Justin 的講解中,我覺得英文寫作最重要的不是某些看起來高深的詞彙,而是信息傳遞的精確性,有時候為了表達某些信息,可能會用到一些不常見的詞彙,或者某個特殊的句式,但這些零件都是為了表意所服務的,更多時候靈活運用小詞或者某個簡單的句式會更加恰當。因此在構思這次的作文時,我首先關注的並不是具體的表達,而是把 idea 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先想清楚想通過這篇作文傳遞什麼樣的信息,再考慮如何通過文字的組織把這個信息傳遞的更加精確。

除了理念之外,在寫作營中還收穫了一種精細做事的習慣。Justin 每次的講解真的是手把手在教我們怎麼寫好一個句子。Justin 展示自己如何寫句子、評價句子以及修改句子的時候,可以看到一種精細化的寫作是什麼樣子。

這種精細化首先體現在寫作是有特定程序的,比如先確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然後組織語言,最後進行潤色,因為有固定的程序,在訓練的時候就能夠有意識的訓練自己各個步驟方面的能力,並且不會犯非常大的錯誤。

其次是信息上的精確性。比如 Justin 經常會去挑戰我們中文思維裡的一些表達,中文思維裡很多表達是很含混的,例如「有關部門」、「政府積極採取措施應對」,在寫英語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這些中文表達直接翻譯為英文,但是表意並不清晰,Justin 就會追問這些詞到底是什麼意思,然後在英文中用更加具體的方式表達。

第三是語言上的精確性。比如 Justin 在修改句子時,會精確到單詞的大小寫甚至是標點符號,有時候標點符號的不同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語氣效果。我非常羨慕這種語言上的敏銳度,所以在自己修改和寫作的時候,也會模仿 Justin,追問自己語詞是否清晰、練習不厭其煩地查詞,在這次寫作過程中,我也是在練習這種做事的方式。

其實我覺得在這次徵文比賽中,我的表達並不算是很豐富,最後能獲得二等獎,或許也是對自己這種嘗試的肯定,即強調文字的清晰和精確。以後在寫作營的訓練中,我也會在這兩點上繼續用力,不要讓英語寫作成為自我表達的阻礙,而是把非母語寫作作為 push 自己反思的方式,促使自己在思考上更加清晰。

讀完這篇訪談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你自己在寫作中會做怎樣的改變呢?

P.S. 「會員分享」系列和「會員訪談」系列文章的讚賞全部歸分享嘉賓所有。

孟慶偉 Justin

個人微信 ID:justinqmeng

現象級英語聯合創始人

雅思寫作 8 分,口語 8 分

題圖:Spotify

更多會員訪談和作品分享:

我的英語作文是怎樣拿到一等獎的?

我是怎樣寫好一篇獲獎英語作文的?

現象級英語會員:我是怎樣寫好一篇獲獎英語作文的?

2021 年現象級英語社群已經開始預售了。加入我們,提升英文寫作,讀原版英文書,晨讀練口語。我們為新老會員設置了早鳥價,還有其他福利。點擊下圖了解詳情。

相關焦點

  • 英國法學入學考試:LNAT考試簡介
    作為英美法系的起源,英國法律不僅構成了許多其他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而且英國高校的法律專業在全球也有較高的知名度,教學實力堪稱一流。英國法律構成了許多國家法律制度的基礎,英國在世界政治和歐洲政治以及全球金融中所處的地位使得英國的法律職業在世界上佔據突出位置。
  • 提升英文寫作的捷徑:小詞大用
    Justin 在《英國女王聖誕演講對普通人的英文寫作有什麼啟發?》
  • 石榴英文寫作工作坊:個人敘事寫作Personal Narrative Writing
    個人敘事寫作,顧名思義就是講述有關自己的真實故事,是記敘文的一種。從日記、大學申請提交的文書(personal statement)到找工作時寫的個人介紹,個人敘事寫作在我們的學術和職業生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 英語論文寫作:十個免費語法檢測網站測評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荷蘭心理統計聯盟對於很多華人研究者及學生而言,英文寫作通常面臨著較大挑戰。為了能在國際期刊發表文章,有時不得不找論文潤色機構,一篇文章動輒幾千元,如果加上版面費,其發表成本相當高。其實存在一些網站可以幫助研究者校對完善寫作。本文搜集了10個可以免費核對英語語法的網站,旨在測評這些軟體的有效性。選擇JAP一篇文章摘要,分別設定5個錯誤拼寫,5個時態問題,5個短語搭配問題,5個語義問題進行檢測,逐一檢驗這些網站及工具的有效性,從而篩選出較好的工具,推薦給大家,作為輔助工具完善自己的寫作。
  • 【英文歌曲】蘭迪·埃德爾曼:請不要忘記緬懷!
    鄭新民教授簡介鄭新民,1957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香港大學哲學博士(PhD),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是美國紐約大學(NYU)和英國利茲大學(University of Leeds)高級訪問學者。主要研究興趣:應用語言學、外語教育、外語教師認知和外語課堂教學多模態話語等。
  • 從法學資料的檢索方式解析美、日、德、法等國的法學研究特色
    [1]陳宜倩:《美國英文法學資料搜尋ABC》,《月旦法學雜誌》2004年第107期。[2]Westlaw在2010年時推出了新一代的法律檢索工具「Westlaw Next」,其競爭對手LexisNexis也隨之推出了新產品「Lexis Advance」。[3]陳鋕雄:《如何搜尋美國法?
  • 聊聊可愛的英國國慶日
    2004年之前,英國人對「英國」的概念很混亂英國老人覺得英國就是恬靜的英格蘭鄉村生活和奶茶英國年輕人覺得英國是啤酒
  • 核心期刊SCI論文發表 | 學術論文英文摘要寫作技巧(詳細攻略)
    ,就是在中國,現在很多重要的刊物也都要求必須有相應的英文摘要.現在在很多重要國際會議上,是先讓你把英文摘要給完成,他們直接根據摘要來決定你的文章是不是可以考慮錄用,英文摘要的好壞決定了學術論文能否順利的進行國際的交流,由此可以看出英文摘要的重要性.從這個意義上,作為一名學者,應該掌握英文摘要的寫作方法.
  • 突發:教育部新增兩個法學博士點 一級法學博士點仍為38個
    10月19日,教育部正式發布《關於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學位[2016]23號
  • 推薦一檔我最喜歡的英文脫口秀
    如果有一檔英文脫口秀節目可以讓你深入了解美國和國際事件,感受英美文化中的幽默和諷刺藝術,開懷大笑,還能積累到大量英文口語和寫作中可以馬上使用的地道句式
  • 法律熱詞:中國案例法學研究會的「類案類判」用英文怎麼表達?
    11月27日至29日,中國法學會案例法學研究會2020年年會在江蘇南京召開
  • 功勳教授朱欖葉老師為你指點迷津:國際法人的信念和信仰
    朱欖葉教授,1950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畢業於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華東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82年2月進入華東政法學院工作,歷任外事辦公室副主任、國際法系副主任、黨總支副書記、系主任、黨總支書記。
  • 線上初賽選手須知 | 2019「外研社·國才杯」寫作/閱讀線上初賽重要事項
    10月12日(周六)和10月13日(周日),2019「外研社·國才杯」全國英語寫作/閱讀大賽將開啟第二輪線上初賽!為保證線上初賽順利進行,請各位參賽的同學認真閱讀以下注意事項。(線上初賽以學校為單位報名,不支持個人參賽。具體參賽場次以本校老師通知為準。)1.
  • 央視記者王冠流利英文舌戰哈佛博士-附英語學習心得
    2015年11月,俄羅斯國家電視RT(Russia Today,今日俄羅斯)旗艦辯論節目《Cross Talk》邀請央視北美分臺首席記者、太和智庫研究員王冠和美國知名智庫哈德森研究所主任、哈佛大學政治學博士理察-韋茨(Richard Weitz)作為嘉賓,就南海局勢和中美關係展開辯論。
  • 聊聊 | 留英歸國,為了保住孩子的英文水準,我幹了這些…
    當媽的永遠在操心,在英國擔心中文沒學到,回國了擔心英文全忘光。畢竟咱養了一個中國娃,沒有中國根可真不行。於是回國後,歡天喜地扎進小一生的漢語世界,對於一個沒有提前學漢語的娃來說,一大半的時間都在(pi gun niao liu)地補幼兒園時期掉下的中文學習功課。要不怎麼說當媽的不省心呢,一邊抓中文,一邊又在擔心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英文水平出現山體滑坡。
  • 李子玉:是李歐梵帶來繪畫和寫作,幫我戰勝抑鬱症
    這本書是李子玉近年來畫作的合輯,其中還包括她寫的新詩和朋友對畫作的評論,白先勇、李歐梵、王德威的文章都收錄在冊。翻開這本書,第一頁寫著「謹以此書獻給我的丈夫李歐梵,他一直支持我寫作及寫畫。」李歐梵和李子玉是極為恩愛的夫婦。早年李子玉患上憂鬱病,發病嚴重時,李歐梵想盡辦法鼓勵妻子,幫助李子玉渡過難關。後
  • 英文歌曲:The Sick Note,向愛爾蘭「搬磚工人」學學應用文寫作吧!
    歌詞中解釋了自己因為在工地搬磚時受傷,因此無法去上班;但就受傷過程的描述和解釋,明顯是憑空編造出來的,如同動畫片貓和老鼠中的情節。結果,在操作滑輪時發生了事故,自己被繩子騰空拉起來、撞在滑輪上,然後摔下去落在碎磚上面、然後又被騰空拉起來,最後終於想起鬆手放開繩子,卻又被落下來的木桶砸中,砸斷了肋骨和胳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