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到村裡巡察,昆明市嵩明縣第四巡察組的信訪接待室就很「熱鬧」。
原本農村裡紅白喜事都會固定在各村的公益事業園裡,不僅方便村民,也讓各家各戶節約了不少費用,可李官村的畢福村小組裡已建好七八年的公益園卻一直閒置著,村民意見很大,巡察組成立後就收到不少關於這個問題的反映,進駐後,更有不少群眾來當面反映。
事情雖小,但群眾意見很大,這個久拖不決的問題不僅激化了幹群矛盾,還造成群眾持續上訪。
巡察組工作人員分頭到村裡了解情況,實地了解核實村民口中這個公益園不能使用的原因。
公益園就在村子邊上,交通便利,水電齊全,從外觀來看,修建整整齊齊,場地設計都符合需求,但卻是大門緊閉。
隨後,巡察組的同志找來村小組幹部,讓他打開公益園大門,進去查看情況。
進門一看,發現這個公益園就是個「毛坯房」,除了牆體外觀修建好以外,裡面啥也沒有,中看不中用。
「這個公益園為什麼裡面全是空的?」李組長問起了村幹部。
「這事可不能怪我們,主要是村上沒錢……」
「沒錢?你們的集體資金呢?」
「這個事說起來就複雜了,也不是我們不幹事,關鍵是這錢的事拖了好幾年了……」
「既然我們巡察組來,就是幫你們解決問題,你和我們好好說說這個事吧……」
「是這樣的,我們村小組的錢被村委會挪用了,可是挪用的那屆村幹部早就不在任了,我們找現在的村委會去討要,他們也不管這個事,說是上兩屆的村委會幹的,跟他們沒有關係。」
巡察組到群眾家中了解情況
經過深入了解,問題的脈絡漸漸明晰了,原來是李官村上兩屆的村兩委班子挪用了畢福村小組的154萬元,導致畢福村小組在公益園建成後沒有資金完成後續的裝修和設備採購,於是出現了公益園「看得見」卻「用不了」的糟心事。
發現了問題就要督促整改。巡察組把問題梳理的情況向村委會、鎮紀委進行反饋,要求村委會不能「新官不理舊帳」,必須採取有力措施,研究整改方案,給村民一個滿意的答覆……
在相關部門的調查及督促下,李官村黨總支制定了畢福村被挪用款項154萬元的還款計劃,經會議討論決定,2019年1月,村委會一次性歸還畢福村小組70萬元,剩餘84萬元分6年還清。
畢福村小組在收到第一筆還款70萬元後,立即對公益園進行了內部裝修和物品購置,緊鎖的大門得以「解封」,畢福村的村民終於用上了「自家」的公益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