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美食特搜,與你共享健康優質生活 」
大年初八,在家歡宴過後,你是否正在擔心自己「上火」了。今天,小葆特意為大家分享食療藥膳名家,被譽為「中醫老頑童」的翁維健教授所著《飯菜就是特效藥》一書中的內容,供夥伴們參考,避免上火,健康過節——
什麼是「上火」? 「上火」是中醫的一個術語,後來變成家喻戶曉的口頭語。中醫對人體耳、鼻、眼、口、舌、齒、咽、喉等部位所表現的一系列「火」,「熱」症狀,統稱為「上火」。
目赤、眼屎多、耳鳴、耳堵、鼻塞、腫痛、口乾、舌燥、舌紅、苔黃、口瘡、潰瘍、咽喉腫痛、咳嗽痰黃.這些都是「上火」後所表現出的症狀。其病因是由於外部環境和機體內部的陰、陽、氣、血等功能失健,而致使出現火、熱症狀。火、熱之邪生熱,炎上,便會出現「上火」的症狀。春節期間,熬夜少眠,白日無神,夜晚來神,作息不規律。說話多、勞神是節日所難免的。熬夜追劇、打撲克等,都會打亂人體內正常的代謝平衡,起居生活失調就會傷陰耗氣,進而「上火」。
「上火」的飲食失調原因
春節除盛宴不斷之外,再有就是零食不離口,也是「上火」的原因。如果我們拿零食與蒸熟的米飯熱量相比:花生的熱量為米飯的5倍,葵花籽的熱量為米飯的5.2倍,西瓜籽的熱量為米飯的4.6倍。這些零食如果您不間斷地吃上50克,就等於吃了大約250克的米飯。俗話說:「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節日餐以平性或涼性清淡食材為主。飲品可選用綠荼、菊花茶、烏龍茶等。
素食菜餚,可選清炒苦瓜、芹菜炒百合、涼拌黃瓜、素炒綠豆芽、素燒茄子等;
湯品,可選白菜粉絲湯、雞蛋番茄湯、蓴菜湯、蝦米白蘿蔔湯等;
肉食可選用土豆燒牛肉、糖醋鯇魚、清蒸綠茶鯽魚、清蒸板鴨、香酥鵪鶉、紅燒兔肉等。
總之,吃得不「上火」節日才能快樂!
食材:
大棗50克,鮮山藥25克、削去皮、切丁,小米(粟米)75克,豬骨300克
做法:
將豬骨焯水,用水清洗後與2500毫升清水放入砂鍋中,大火煮開後轉中小火煮40分鐘,然後將上述食材煮熟,加適量食鹽即可食用。
每日食用1次,可分2頓佐餐食用,喝湯,吃棗和山藥。
本品連續食用數日,具有補氣,養陰,安神功效,適用於節日疲乏症候群患者應用。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2021好運連連揮揮小手,點個「在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