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蔓延後,全世界的空氣汙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迅速下降
然而,也有警告稱,在新冠肺炎大流行過後,空氣品質的警戒級別可能迅速上升。 隨著全球經濟活動因新冠病毒大流行而迅速減少,與能源和交通有關的各種氣體的排放也隨之減少,這並不令人驚訝。科學家表示,到今年5月,由於樹葉的分解,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峰值,屆時記錄的水平可能是十多年前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
-
數據說話|疫情全球爆發,對最大成人網站PornHub影響挺大
8的綜合性教育網站,每天全球訪問量達1.2億次近日,Pornhub網站公布了一組關於新冠病毒對網站訪問量的影響數據一、全球每日流量變化(數據為每日流量與2月初平均流量進行對比)三、關於「新冠病毒」的部分數據分析
-
全球新冠正在加速!張文宏提醒: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
「今天英國首相也說了,英國已經出現了第二波;法國已經第二波半個月了;西班牙第二波也已經半個多月了…」 20日下午,張文宏在上海交通大學表示,在中國,老百姓一直問今年冬天有沒有第二波疫情他透露,中國仍然面臨輸入風險,這兩天國家組團分赴各個省份督察感染病防治體系,不能讓輸入性疫情成為小火苗再度爆發。疫情還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 接下來怎麼辦?張文宏預計,原則上,這輪疫情還要延續相當長的時間。在感染科專家眼中,「80%的人是無症狀的」。
-
受新冠疫情影響 島國AV行業暫時停止拍片
這次新冠疫情可以說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比如我們不能愉快逛商場、我們到現在都不敢開學、我們不能舉辦大型活動……當然,為了疫情的防控
-
「新冠疫情時代」宜居國家排行榜,韓國排名第四,但中國的排名讓所有人意想不到!
新冠疫情時代」宜居國家排行榜近日彭博社用10個與新冠疫情對社會生活質量產生影響的關鍵指標,對五十多個經濟規模超過兩千億的國家地區進行排名,排出幾個疫情時代最適合居住的國家
-
日本疫情圖及動態(1月27日)全球超100000000人感染新冠病毒...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顯示,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6日14時22分(東京時間27日4時22分),全球累計新冠感染者100032461人,死亡2149818人。記錄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呈加速增長趨勢,從疫情開始到1000萬用時超半年,1000萬到2000萬用時43天,間隔多次縮短,從9000萬到1億僅用時16天。
-
【疫情速報】俄總領事:在新冠疫情穩定後俄中陸地邊境口岸將恢復運行
9240735320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4日+普京在第15屆東亞峰會上表示,俄羅斯提出亞太地區國家起草關於抗擊新冠病毒聲明的想法+俄羅斯駐哈爾濱總領事弗拉基米爾表示,俄羅斯與中國邊界上的口岸在邊境地區新冠病毒疫情形勢穩定下來後將恢復運行。+美國的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惡化,每天的新增病例不斷攀升。當地時間12日,美國多位專家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失控的疫情是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
德國研究所:新冠疫苗將進入第二期試驗; 疫情影響全球護照排行榜 德國等5國變第一
此次試驗的疫苗是一種所謂的載體疫苗(Vektor-Impfstoff),這種疫苗可以使一種對人體無害的病毒發生改變,以此來防止人體受到新冠病毒的感染。阿斯利康製藥公司暫停了疫苗試驗楊森-奇拉克製藥公司在德國進行二期試驗的同時,英國和瑞典合資的大型製藥企業阿斯利康(AstraZeneca)卻暫停了疫苗臨床試驗。
-
中科院博士走進楓葉|《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與啟示》
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又稱全球目標,致力於通過協同行動消除貧困,保護地球並確保人類享有和平與繁榮。17個目標建立在千年發展目標所取得的成就之上,增加了氣候變化、經濟不平等、創新、可持續消費、和平與正義等新領域。這些目標相互關聯,一個目標實現的關鍵往往依賴於其他目標相關問題的解決。
-
國際新冠疫情晚報:荷蘭現首例確診病例,韓國確診人數達2337
現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正影響著越來越多國家的體育賽事,意甲聯賽多場比賽已經推遲或空場進行。歐洲杯、奧運會是否舉辦?如何舉辦?
-
哈佛研究: 大部分菲人認為氣候變化影響生活
哈佛大學人道主義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被調查者對氣候變化了解較少,但仍有七成菲人表示擔心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哈佛人道主義研究所(Harvard Humanitarian Initiative)於本月20日發布的研究表明,有71%的菲人認為他們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約46%的人擔心自己會因氣候變化而受損、受傷或生病,有22%的人認為會遭受收入損失。
-
新冠病毒會影響中國消費者對進口食品的需求麼?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有一年的時間,大到出行健康,小到洗手口罩,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被它影響著。從去年冬日的居家隔離,春天的居家辦公,到夏秋的疫情緩解,如今新冠病毒又蠢蠢欲動,讓即將到來的春節帶上了一絲令人擔憂的神色。回顧我國國內的疫情發展,自2020年初本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多數新發病例總和入境人員或進口產品相關。
-
哈佛研究: 大部分菲律賓人覺得氣候變化影響生活
哈佛大學人道主義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表明,儘管被調查者對氣候變化了解較少,但仍有七成菲人表示擔心會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 哈佛人道主義研究所(Harvard Humanitarian Initiative)於本月20日發布的研究表明,有71%的菲人認為他們至少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約46%的人擔心自己會因氣候變化而受損、受傷或生病,有22%的人認為會遭受收入損失。
-
全球氣候變化巴黎峰會展望 ——前途多舛(1)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所謂的不理智就是反覆做同樣一件事情卻希望得到不一樣的結果。那我們如何看待國際社會持續不斷的努力嘗試達成一個有關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強制性協議呢?今年12月將是全球氣候變化哥本哈根峰會(COP15)五周年的日子。全球許多偉大和重要的人物曾齊聚一堂,試圖籤署有關氣候變化的生死契約。新晉的美國總統歐巴馬當時表示他的就職正好在「全球海平面上升開始放緩和我們的星球開始療傷的關鍵時刻」。
-
全球疫情反彈之下,中國「第二波疫情」是必然的嗎?
在北京新發地市場之後,世界各地的一些疫情也有線索指向進口冷凍食品。「冷鏈食品傳染新冠」雖然仍沒有確證,但越來越多的案例讓它成真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在全國加強邊防檢驗檢疫、防範這個風險的同時,冷凍肉食的運輸和加工食用也要多加注意。點擊圖片閱讀:這兩種輸入在過去幾個月,造成了國內的許多「小波」。
-
中疾控:英國報導的新冠病毒變異株致病性尚無明顯變化,不必恐慌
近日,上海市疾控中心在對英國輸入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基因測序監測中,發現1例病例的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為B.1.1.7亞型,與近期英國報導的變異病毒基因相似。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長許文波就此接受總臺記者採訪。1.上海發現的變異株在人群中的傳播力增強了嗎?
-
芬蘭氣候變化專家小組主席就IPCC 新氣候報告指出:芬蘭的林業政策應該做出新調整計劃
過顆流星:譯《赫爾辛基日報》相關報導,圖片來源於網絡https://www.hs.fi/politiikka/art-2000005856844.html根據 芬蘭氣候變化專家小組主席「為了減少交通排放,Ollikainen 認為政府應該更多地支持公共項目,例如建設電動汽車充電網絡,並發明新的解決方案以提供替代能源。「這屆政府的決定沒有得到平衡,」但是,目前的政府作為一個整體在氣候行動方面仍然比其前任更積極。根據氣候報告的結論,芬蘭考慮增加土地利用部門的碳匯淨值,即尋求土地利用部門的碳匯高於排放的情況。
-
英國議會爆發新冠疫情!
每日郵報:由於蘇格蘭民族黨議員瑪格麗特·費裡爾(Margaret Ferrier)在感染後往返800英裡後仍拒絕辭職,議會確認了「少量」的新冠病例英國議會爆發新冠疫情! 今天,議會大樓,包括上議院和下議院所在的威斯敏斯特宮以及超過200名議員及其工作人員使用的保得利大廈(Portcullis House)確認「一小部分人」新冠檢測呈陽性,該場所正在進行深層清潔。 議會發言人對《每日郵報》說,議會的「專門檢測和追蹤小組」正在處理議會大樓內的疑似或確診病例,並與他們接觸過的任何人聯繫。
-
印尼未受疫情影響高高掛起,一天售出蝙蝠600隻確定不是作死?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目前尚未研製出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對新冠病毒的恐慌早已蔓延至全球,大至取消航班、禁止出入境,小至出行佩戴口罩,各種阻止疫情擴散和避免交叉感染的措施在世界各地推行,保護野生動物的呼聲也越來越高。
-
全球復甦背後,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
儘管我們已經從2020年春天的首輪封鎖造成的經濟低谷中取得了實質性的復甦,但全球GDP和就業所遭遇的損失足以使之成為過去百年來第二或第三糟糕的經濟衰退,即使剛剛問世的新冠疫苗也無法改變這一事實。疫情究竟會造成多大損失?這一問題的答案取決於主要國家在未來幾個月中施行的經濟政策。滯後效應有很大的潛在影響。